《柳宗元 箕子碑》(柳宗元)原文及翻譯

柳宗元 箕子碑
柳宗元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選
柳宗元 箕子碑

【原文】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難,二曰法授聖,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1,實具茲道以立於世。故孔子述六經之旨,尤慇勤焉。
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聖人之言無所用。進死以拚命,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委身以存祀,誠仁矣;與去吾國,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范2,辱於囚奴。昏而無邪,而不息3。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4。」正蒙難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為聖師,周人得以序彝倫5,而立大典。故在《書》曰:「以箕子歸,作《洪範》6。」法授聖也。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之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率是大道,聚於厥躬。天地變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歟!
於虖!當其周時未至,殷祀未殄7,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紂惡未稔而自斃8,武庚念亂以圖存9,國無其人,誰與共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則先生隱忍而為此,其有志於斯乎?
唐某年,作廟汲郡,歲時致祀。嘉先生獨列於《易》象,作是頌曰十。

【註釋】
1箕子:名胥余,商紂王叔父,因封在箕地,又稱箕子。
2謨:謀劃。范:法,原則。
3(tui):跌倒。
4明夷:卦名,象徵暗君在上、明臣在下,明臣隱藏起自己的智慧。
5彝(yi):常規。倫:人倫。
6《洪範》:相傳為禹時的文獻,箕子增訂並獻給周武王。
7殄:滅絕。
8向使:如果。未稔:沒成熟,沒達到頂點。
9武庚:名祿父,紂王子。周武王滅商,封武庚以存殷祀。武王死,武庚與管叔蔡叔反叛被殺。
十文後原附頌文近百字,此處未錄。

【譯文】
凡是有德行的人遵從的道理有三種:第一是糾正人違法作亂。第二是把大道傳授於聖人。第三是教化萬民。在殷朝時有一位仁人叫箕子,他實實在在地具備了這三道,以大德行立於世上。所以孔子在敘述六經的要旨大意時,尤其慇勤。
在殷紂王之時,大道逆亂,上天的震怒不能引起人們警戒,聖人的言論無所用處。臣下拚死進諫,把己身的生死置之度外,誠然是仁者的作為了,但無益於殷朝的社稷祭祀,所以不這樣做;委曲求全,以保存殷朝的祭祀,誠然是仁者的所為了,但是亡國的預兆很明顯,所以不忍心去這樣做。這兩條路,都有人行了。這樣的作為,是保其賢明,與世俗人一同俯仰曲伸,隱藏自己的謀略,在奴隸中間受凌辱。雖然卑微不得意,但也不肯亂來;雖然頹廢失落,但忠心不熄滅。所以《易》上說:「箕子不敢顯露自己的明智。」這就是蒙受苦難而能堅持正道。等到天命已經改變,百姓已經走上正軌,就拿出大法《洪範》以傳授聖人,周公旦得依此法序次倫常,後來設立大典章制度。所以《書》說:「箕子歸來作《洪範》。」這就是把大道傳授聖人。到了周朝封箕子於朝鮮地方,他順應大道,教育感化俗人,德行無論大小,人群不論親疏遠近,光大殷朝的祭祀,使得夷狄蠻荒變為中華,這是教化萬民呢。這些大道聚集於箕子一身;天地之變化,箕子獨得其正氣,這真是有大道德的人了!
唉!當周朝還沒有建立,殷商還沒有滅亡的時候,殷商大臣比干已死,微子也已離去。假如殷紂還沒有惡貫滿盈,竟然自斃,紂王之子武庚憂慮亂世,圖謀保存殷朝,此時國中沒有賢明之人,誰能輔佐治理呢?這是人事中或者有的吧。但箕子先生隱忍受辱為奴,也許是有志於此麼?
唐朝某年,建箕子廟於汲郡,歲歲祭祀,欽佩先生獨自列入《易》卦象之中,所以我作了這篇頌詞。

【評析】
本文是為箕子廟寫的碑文。紂王無道,箕子勸諫不從,反遭迫害,卻能忍辱負重,建立功業,作者對他表示了極大的推崇和同情。作者以偉大人物三個標準「正蒙難」、「法授聖」、「化及民」為評價箕子的出發點,依次展開論述,彰揚箕子的人品、功業,也表達了對自己、對一切仁人志士的勉勵。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