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皎夜光
未知
系列:古詩十九首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1。
玉衡指孟冬2,眾星何歷歷3。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4。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5?
昔我同門友6,高舉振六翮7。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8。
南箕北有斗9,牽牛不負軛十。
良無盤石固⑾,虛名復何益?
註釋
1促織:蟋蟀。
2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七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稱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條直線,稱斗柄。由於地球繞日公轉,從地面上看去,斗星每月變一方位。古人根據斗星所指方位的變換來辨別節令的推移。孟冬:冬季的第一個月。這句是說由玉衡所指的方位,知道節令已到孟冬(夏歷的七月)。
3歷歷:分明貌。一說,歷歷,行列貌。
4易:變換。
5玄鳥:燕子。安適:往什麼地方去?燕子是候鳥,春天北來,秋時南飛。這句是說天涼了,燕子又要飛往什麼地方去了?
6同門友:同窗,同學。
7翮(he合):鳥的羽莖。據說善飛的鳥有六根健勁的羽莖。這句是以鳥的展翅高飛比喻同門友的飛黃騰達。
8「棄我」句是說,就像行人遺棄腳印一樣拋棄了我。
9南箕:星名,形似簸箕。北斗:星名,形似斗(酌酒器)。
十牽牛:指牽牛星。軛:車轅前橫木,牛拉車則負軛。「不負軛」是說不拉車。這二句是用南箕、北斗、牽牛等星宿的有虛名無實用,比喻朋友的有虛名無實用。
⑾盤石:同「磐石」,大石。
鑒賞
此詩之開篇「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讀者可以感覺到詩人此刻正浸染著一派月光。這是的皎潔的月色,蟋蟀的低吟,交織成一曲無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再看夜空,北斗橫轉,那由「玉衡」(北斗第五星)、「開陽」、「搖光」三星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閃爍的星辰,更如鑲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輝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著一身月光漫步的詩人。但是「此刻」究竟是什麼時辰:「玉衡指孟冬」。據金克木先生解說,「孟冬」在這裡指的不是初冬節令(因為下文明說還有「秋蟬」),而是指仲秋後半夜的某個時刻。仲秋的後半夜--如此深沉的夜半,詩人卻還在月下踽踽步,確實有些反常。倘若不是胸中有著纏繞不去的憂愁,攪得人心神不寧,誰也不會在這樣的時刻久久不眠。明白了這一層,人們便知道,詩人此刻的心境非但並不「美好」,簡直有些淒涼。由此體味上述四句,境界就立為改觀——不僅那皎潔的月色,似乎變得幽冷了幾分,就是那從「東璧」下傳來的蟋蟀之鳴,聽去也格外到哀切。從美好夜景中,抒寫客中獨步的憂傷,那「美好」也會變得「淒涼」的,這就是藝術上的反襯效果。
詩人默默無語,只是在月光下徘徊。當他踏過草徑的時候,忽然發現了什麼:「白露沾野草。朦朧的草葉上,竟已沾滿晶瑩的露珠,那是秋氣已深的徵兆--詩人似平直到此刻才感覺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覺中到來。時光之流駛有多疾速呵!而從那枝葉婆婆的樹影間,又有時斷時續的寒蟬之流鳴。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鳥)都不見了,原來已是秋雁南歸的時節。「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意謂:這些燕子又將飛往哪裡去呢?這就是詩人在月下所發出的悵然問歎。這問歎似乎只對「玄鳥」而發,實際上,它又是詩人那充滿失意的悵然自問。從下文可知,詩人之遊宦京華已幾經寒暑。而今草露蟬鳴、又經一秋,它們在詩人心上所勾起的,該是流離客中的惆悵和淒愴。以上八句從描述秋夜之景入筆,抒寫詩人月下徘徊的哀傷之情。適應著秋夜的清寂和詩人悵惘、失意之感,筆觸運得輕輕的,色彩也一片滲白;沒有大的音響,只有蟋蟀、秋蟬交鳴中偶發的、詩人那悠悠的歎息之聲。當詩人一觸及自身的傷痛時,情感便不兔憤憤起來。詩人久滯客中,在如此夜半焦灼難眠,那是因為他曾經希望過、期待過,而今這希望和期待全破滅了。「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在詩人求宦京華的蹉跎歲月中,和他攜手而游的同門好友,先就舉翅高飛、騰達青雲了。這在當初,如一道燦爛的陽光,把詩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緩紛。他相信,「同門」好友將會從青雲間垂下手來,提攜自己一把;總有一天,他將能與友人一起比翼齊飛、邀游碧空。但事實卻大大出乎詩人預料,昔日的同門之友,而今卻成了相見不相認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平步青雲之際,把自己當作走路時的腳跡一樣,留置身後而不屑一顧了。「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這毫不經意中運用的妙喻,不僅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同門好友「一闊臉就變」的卑劣之態,同時又表露了詩人那不諳世態炎涼的驚訝、悲憤和不平。全詩的主旨至此方才揭開,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詩人,原來就是這樣一位被同門好友所欺騙、所拋棄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後,月光印出了靜靜的身影;而在頭頂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閃爍的「歷歷」眾星。當詩人帶著被拋棄的餘憤怒仰望星空時,偏偏又瞥見了那名為「箕星」、「斗星」和「牽牛」的星座。正如《小雅·大東》所說的:「維南有箕,不可以顛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皖彼牽牛,不以服箱(車)」。它們既不能顛揚、斟酌和拉車,還要取這樣的名稱,真是莫大的笑語。詩人頓時生出一股無名的怨氣,指點著這些徒有虛名的星座大聲責問起來:「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扼!」突然指責起渺渺蒼穹中的星星,好像太奇怪了,其實一點也不奇怪。詩人心中實在有太多的苦悶,這苦悶無處發洩,不拿這些徒其虛名的星星是問,已經無人客問。然而星星不語,只是狡黠地眨著眼,它們彷彿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麼樣呢?不也擔著『同門友』的虛名,終於被同門之友拋棄了嗎?」——「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想到當年友人怎樣信誓旦旦,聲稱著同門之誼的「堅如盤石」;而今「同門」虛名猶存,「盤石」友情不在。詩人終於仰天長歎,以悲憤的感慨收束了全詩。這歎息和感溉,包含了詩人那被炎涼世態所欺騙、所愚弄的無比傷痛和悲哀。
抒寫這樣的傷痛和悲哀,本來只用數語即可說盡。此詩卻偏從秋夜之景寫起,初看似與詞旨全無關涉,其實均與後文的情感抒發脈絡相連:月光籠蓋悲情,為全詩敷上了淒清的底色;促織鳴於東壁,給幽寂增添了幾多哀音;「玉衡指孟」點明夜半不眠之時辰,「眾星何歷歷」暗伏箕、斗、牽牛之奇思;然後從草露、蟬鳴中,引出時光流駛之感,觸動同門相棄之痛;眼看到了憤極「直落」、難以控馭的地步,「妙在忽蒙上文『眾星歷歷』,借箕、斗、牽牛有名無實,憑空作比,然後拍合,便頓覺波瀾跌宕」(張玉谷《古詩賞析》)。這就是《明月皎夜光》寫景抒憤上的妙處,那感歎、憤激、傷痛和悲哀,始終交織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蟬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