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原毀》(韓愈)原文及翻譯

韓愈 原毀
韓愈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選
韓愈 原毀1

【原文】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2。重以周,故不怠3;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4,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5!其於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6,是足為藝人矣7。」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8。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
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於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於人,內以欺於心,未少有得而止矣9,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於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舉其一不計其十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於人者已詳乎!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嘗試之矣,嘗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怒於言,懦者必怒於色矣。又嘗語於眾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說於言,懦者必說於色矣。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
將有作於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註釋】
1原:推究。毀:譭謗。
2輕:寬容。約:簡要。
3不怠:不怠慢。
4早夜以思:早上晚上都在思考。
5是不亦:這不就是。身:自身。
6善是:擅長做這個。
7藝人:有技能的人。
8不得為善之利:得不到做好人好事的益處。
9未少有得:沒有一點兒收穫。
十舉其一不計其十:舉出他的一點,不估計他其餘的十點。
聞:聲譽。
是之謂:這叫做。待其身:要求自己。
為是者:這樣做的人。有本有原:有根源。
某良士:某人是好人。
不與同其利者:跟他沒有利害關係的人。
事修:事情辦好了。謗興:譭謗產生了。
行:不受阻礙。

【譯文】
從前的君子,他們要求自己是嚴格而全面的,他們對待別人寬容而簡約。嚴格而全面,所以不懶惰;寬容而簡約,所以別人樂於做好事。聽說古時有一位叫舜的人,他的為人,是大仁大義的人。探求舜之所以成為舜的原因,責問自己:「他是個人,我也是個人。他能這樣,而我為什麼不能這樣!」日夜思慮,克服自己不如舜的缺點,發揚與舜一樣的長處。聽說古時有一位叫周公的人,他的為人,是多才多藝的人。探求周公所以成為周公的原因,責問自己:「他是個人,我也是個人。他能這樣,而我為什麼不能這樣!」日夜思慮,克服自己不如周公的缺點,發揚與周公一樣的長處。舜是一位大聖人,後代沒有人能趕上他;周公是一位大聖人,後代沒有人能趕上他;這個人卻說:「不如舜,不如周公,是我的嚴重缺點。」這不正是要求自己嚴格而全面嗎!他對別人,卻說:「那個人,能有如此品德,足可以稱為賢良之人了;能擅長這樣的技藝,足可以稱為有才能的人了。」取他一個方面的長處,而不去苛求他其他方面的短處;看重他現在的優點和成績,而不追究他以往的缺點和錯誤,惶恐地擔心他人得不到做善事的好處。一件善事易做,一種技藝易學。他對於別人,就說:「能做這樣的善事,也就足夠了。」又說:「能有這樣的技藝,也就足夠了。」這不正是對別人寬容而簡約嗎?
現今的君子卻截然不同了。他們對人求全責備,對己卻要求很低。求全責備,所以別人難以做善事;要求很低,所以自己收益就少。自己沒有什麼長處,居然說:「我這方面很好,也就足夠了。」自己沒有什麼技能,竟然說:「我做到這樣,也就足夠了。」對外以此欺騙別人,對內以此欺騙自己,還沒有取得一點成績就停止不前了。這不正是對自己的要求太低了嗎!他對別人,卻說:「他雖能夠這樣,他的為人卻是不值得稱讚的;他雖擅長這種技藝,他的作用卻是不足掛齒的。」列舉他一個缺點,而不計他的許多優點;追究人家過去的不足,不考慮人家新的進步,惶恐地害怕他人獲得好名聲。這不正是要求別人得太周全了嗎?這就叫做不以大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而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別人,我看不出他這是在尊重自己啊!
雖然,如此做法的人是有其緣由的,這緣由就是懶惰與妒忌。懶惰的人是不求上進的,而妒忌的人又害怕別人上進。我曾試過,試著對眾人說:「某人是賢良之士,某人是賢良之士。」那些贊同的人,一定是這人的好朋友;否則,就是跟他關係疏遠沒有利害關係的人;再不然,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這樣,強暴的人必然憤怒地用言語來反駁,懦弱的人也會表現生氣的臉色。又曾經對大眾說:「某人不是賢良之士,某人不是賢良之士。」那些不贊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否則,就是跟他關係疏遠沒有利害關係的人;再不然,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這樣,強暴的人必然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喜悅,懦弱的人也會表現出高興的臉色。因為這樣,事情做好了而誹謗產生了,道德高尚而詆毀興起了。唉!讀書人處於這種時代,期望名譽光大,道德流行,太難了!
居高位而想要有所作為的人,聽到我的話而能夠採納的,大概國家可以得到治理了吧!

【評析】
相互譭謗是道德敗壞的表現,本文即是探求譭謗產生的原因。作者認為,譭謗產生於對自身修養的懈怠和對他人優點的嫉妒,指出了按君子之德的要求,一個人應該怎樣對待自己和他人,並以與不符合這一標準的行為相對照,說明其原因和害處。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