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葉夢得)譯文賞析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
葉夢得
系列:宋詞三百首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

  
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敧斜。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天淨水明霞。念平昔,空飄蕩,遍天涯。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卻恨悲風時起,冉冉雲間新雁,邊馬怨胡笳。誰似東山老,談笑靜胡沙。
賞析
  
滄海林澤,雲霞明滅,松竹蒼翠,曲徑幽寂----那裡有身心的自由逍遙;一方面有聲聲入耳的邊塞風號,雲間雁鳴,戰馬長嘶,胡笳哀唱--那裡有抗敵復土的鏖戰……這是傳統士人常見的矛盾心態,既有山林高高隱的嚮往,又有國家興亡的關懷。
鑒賞
  
這是作者告老,隱居湖州弁山後寫的作品。夢得隨宋高宗南渡,陳戰守之策,抗擊金兵,深得高宗親重。紹興初,被起為江東安撫大使,曾兩度出任建康知府(府治在今南京市),兼總四路漕計,以給饋餉,軍用不乏,諸將得悉力以戰,阻截金兵向江南進攻。高宗聽信奸相秦檜,向金屈膝求和,抗金名將岳飛、張憲被冤殺,主戰派受到迫害,夢得被調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府,使他遠離長江前線,無所作為,他於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隱退山野。眼看強敵壓境,邊馬悲鳴,痛感流年輕度,白髮徒增,很想東山再起,殲滅敵軍,但卻已經力不從心,思欲傚法前賢謝安而不可得了。因寫此詞,抒發自己內心的悲慨和對時局的憂慮。
  
上片開頭四句寫:秋色日漸加濃,秋意也逐步加深,金黃的菊花傳報了霜降的消息。小窗低戶深深掩映在菊花叢中,小路曲曲折折,繞著彎兒。這是描寫時令和自己隱居的環境。作者的生活環境看來還是安靜的,但他的內心世界卻很不平靜。這是為下文反襯作鋪墊。接著提出問題:隱居山野的老人到底在想什麼心事呢?回答是不忍心時光一年年地虛度,不甘心兩鬢的頭髮一天天增白,這就隱晦地寫出了英雄報國無門而只好空老山林的苦惱,實即對國事的憂慮,對南宋朝廷的不滿。「徙倚」二句寫作者為了排遣心事,走出低戶小屋,沿著曲折小路,來到太湖邊上,流連不捨地凝望湖上的碧波,只見得天空澄徹,湖水映照著明麗的彩霞,祖國的天光水色又是多麼美好啊!「徙倚」,徘徊,流連不去;「滄海」,指太湖,古人多以海來形容大湖。
  
作者面對空闊的太湖,不但排遣不了心頭的隱痛,反倒引發出新的感慨。下片「念平昔」三句,就是從這新感慨寫起的。作者望湖興歎,想到往昔飄泊奔波,走遍天涯海角,希望做一番利國利民的事業,到頭來落得一片空虛!「歸來」二句,從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脫胎化用,說他從天涯飄泊歸來,重掃院內小路,守護自家松竹。這是寫歸隱的心願。入世落空,想到出世,然而他真能忘懷世情嗎?「卻恨悲風時起,冉冉雲間新雁,邊馬怨胡笳。」國家、民族在遭劫難,大環境不安定,隱居者的小環境又怎麼能夠得到安定呢?隱居者的心情又怎麼能夠不受影響而焦慮不安呢?作者怨恨悲涼的秋風時不時地吹捲起來,緩緩地飛行在雲間的新雁,由北而南給人們帶來邊境的消息,胡笳的哀怨和邊馬的悲鳴交織在一起,戰爭頻仍,烽火不息,哪裡有世外桃源,哪裡有寧靜的環境和心境呢?人歸隱了,心卻歸隱不了,於是就想到了東晉的謝安(字安石),他隱居在浙江東山,出山後指揮淝水之戰,擊潰前秦百萬雄師;激戰之時,他談笑自若,不動聲色。李白《永王東巡歌》:「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這裡化用李白的詩句,說:今天還有誰能像當年的謝安一樣,談笑之間就撲滅了胡人點起的戰火,使社會得到安定?他自己深感到願為謝安而不可得的痛苦,因為朝廷不需要謝安這樣的人來指揮戰爭,抗擊異族侵略者!下片詞描寫作者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理,寫得很突出:「平昔飄蕩遍天涯」,入世,可是「空飄蕩」的一個「空」字,又轉向了出世;「歸來三徑重掃」,出世,歸隱;「卻恨悲風時起」,表明沒有一個世外桃源能使人靜心歸隱;「誰似東山老」,又揭示了要想用世濟人而不得的壓抑心情。濟世不能,歸隱難安,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痛苦。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