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廬山記》(惲敬)文言文意思

作者或出處:惲敬
古文《游廬山記》原文:
廬山據潯陽彭蠡之會,環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敵其大以蕩潏之則靈。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曠,與海水異。故並海諸山多壯郁,而廬山有娛逸之觀。
嘉慶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絕宮亭,泊左蠡。庚辰,檥星子,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過小三峽,駐獨對亭,振鑰頓文會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葉方茁。月出後,循貫道溪,歷釣台石、眠鹿場,右轉達後山。松杉千萬為一桁,橫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峽澗,陟歡喜亭。亭廢,道險甚。求李氏出房遺址,不可得。登含鄱嶺,大風嘯於嶺背,由隧來。風止,攀太乙峰。東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澤,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頃之,地如卷席,漸隱;復頃之,至湖之中;復頃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隱矣。始知雲之障自遠至也。於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雲千萬成陣,起山後,相馳逐布空中,勢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窺玉淵潭,憩棲賢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勢相倚負。返,宿於文會堂。
壬午,道萬杉寺,飲三分池。未抵秀峰寺裡所,即見瀑布在天中。既及門,因西瞻青玉峽,詳睇香爐峰,盥於龍井。求太白讀書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雲,迂道繞白鶴觀。旋至寺,觀右軍墨池。西行,尋栗裡臥醉石。石大於屋,當澗水。途中訪簡寂觀,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頭陀。
甲申,吳蘭雪攜廖雪鷺、沙彌朗園來,大笑,排闥入。遂同上黃巖,側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盡其變。叩黃巖寺,跐亂石尋瀑布源,溯漢陽峰,逕絕而止。復返宿秀峰寺。蘭雪往瞻雲,一微頭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曉望瀑布,倍未雨時。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蒼釅一色,巖谷如削平。頃之,香爐峰下白雲一縷起,遂團團相銜出;復頃之,遍山皆團團然;復頃之,則相與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蒼釅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雲者,水之征,山之靈所洩也。敬故於是游所歷,皆類記之,而於雲獨記其詭變足以娛性逸情如是,以詒後之好事者焉。


《游廬山記》現代文全文翻譯:
廬山處於潯陽江和鄱陽湖交會的地方,圍繞著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襯托,能抵得住它的氣勢,讓它湧蕩騰躍,就稱得上靈氣所鍾。而江和湖的水,吞吐進出,平穩寬闊,與海水不一樣。所以靠海的山嶺大多顯得雄壯深沉,而廬山具有清逸動人的景致。
嘉慶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過鄱陽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縣境,於是便前去遊覽。
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過小三峽,停駐於獨對亭,打開鎖,在文會堂止息。那裡有一棵桃樹,桃花正開;右邊有一株芭蕉,蕉葉才剛剛抽出。月出以後,沿著貫道溪,經過釣台石、眠鹿場,轉向右走到後山。成千上萬棵松樹和杉樹象屋上的桁梁那樣,橫貫在五老峰的山腳處。
十四日,經由三峽澗,登上歡喜亭。亭子已經殘壞,道路非常危險。尋求李氏山房的遺址,沒有能夠找到。登上含鄱嶺,大風在嶺後面呼嘯著,沿著通道吹來。風停後,爬上太乙峰。向東南方遙望南昌城,斜北遠眺彭澤縣,都隔著鄱陽湖,湖水清亮亮地閃爍著波光。過了一會兒,地面就像收卷蓆子那樣,由遠而近漸次隱沒;再過一會兒,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過一會兒,延伸到湖岸,然後連山腳都看不清了。這才知道是雲朵遮蔽了天空,由遠而來。這時候四周圍的山峰都一派雲氣騰湧的樣子,而大塊的浮雲不計其數,成群結隊,從山嶺後湧起,互相奔馳追逐,佈滿空中,看樣兒將要下雨。這樣就沒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觀看玉淵潭,在棲賢寺小歇。回頭望五老峰,只見夕陽透過雲層的空隙照射下來,像是跟峰巒互相依靠著似的。回來,在文會堂住宿過夜。
十五日,走過萬杉寺,在三分池喝茶。離秀峰寺還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見瀑布懸掛在半空中間。等進了寺門,於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峽,仔細地觀望香爐峰,在龍井洗手。尋求李白的讀書堂,未能找見。返回,在秀峰寺內過夜。
十六日,去瞻雲峰,迂迴取道繞行過白鶴觀。隨即到了歸宗寺,觀賞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訪栗裡的陶淵明臥醉石,臥醉石比屋子還高大,正對著澗水。途中尋訪簡寂觀,但沒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見了一微頭陀。
十七日,吳蘭雪帶著廖雪鷺和小和尚朗園來,大聲喧笑著,推門直入。於是大家一起上黃巖峰,側身踮著腳步越過文殊台,俯身欣賞瀑布飛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見為止。登門求訪黃巖寺,踩著亂石去探尋瀑步的源頭,迎著漢陽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腳步。重又返回宿於秀峰寺。吳蘭雪去瞻雲峰,而一微頭陀去九江。這天夜裡下起了大雨。算來在山中已經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濃郁的深青色,巖谷象用刀削過一般平直。不一會兒,香爐峰下一縷白雲裊裊上升,於是成團的白雲互相銜接著出現;又一會兒,滿山都見團團的雲朵;再一會兒,雲團互相匯合成為一體。山的半腰都被雲圍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濃重的深青,這是我生平所從未見到過的。
雲,是水的象徵,是山的靈氣外洩的結果。所以我對於這次遊覽所經過的地方,都只大體上記述一下,而唯獨對於雲,特地記下它像這樣地變幻奇巧,足以悅人心性、散和情興,以留給以後的感興趣者。
【註釋】
[1]廬山:在江西西北部,北臨長江南岸之九江,東南為鄱陽湖,三面環水,諸峰蟬聯,各負其盛,自古為我國著名風景勝地,故多名勝。嘉慶十八年(1813),作者任南昌府同知,駐吳城鎮,因得遍游廬山。此文記述其游廬山南麓數日經歷之景地,對重點景觀稍作描寫,說明廬山因得水而有雲氣、瀑布之盛,足以娛情逸興。文筆簡煉、靈活,記逐日遊蹤,卻有一個主旨。
[2]潯陽:潯陽江,指長江流經九江市之一段。因九江古為潯陽,故名。彭蠡(li):古彭蠡澤,即今鄱陽湖。會:會合處。
[3]「能敵」句:謂山與水流之沖激,水勢噴湧蕩漾相當,則有山水之奇美。蕩潏(jue):水流激盪湧動貌。
[4]吞吐:指江水、湖水在交會處彼此忽進忽退。夷曠:平坦廣闊,謂水面之大。
[5]並:通「傍」,靠近。壯郁:雄壯而草木繁盛。
[6]娛逸之觀:使人愉悅舒暢之景象。
[7]有:同「又」,常用以連接整數和零數。三月己卯:古代常用干支紀年、紀日。此指那年三月十二日。下文「庚辰」、「辛巳」、「壬午」等,為此後數日。
[8]絕:渡過。宮亭:《寰宇記》:「鄱陽湖南歸南昌界者,曰宮亭湖。」
[9]左蠡:鄱陽湖北部亦名左蠡湖,湖濱有左蠡鎮。
[10]檥(yǐ):通「艤」,泊船。星子:縣名,瀕鄱陽湖西岸。
[11]白鹿洞:在星子縣北廬山五老峰下。唐李渤與兄李涉讀書廬山,蓄白鹿以自隨,後李渤為江州刺史,於故處建台榭,名白鹿洞。宋朱熹曾講學於此,後為有名的書院。
[12]五老峰:廬山最高峰,山石聳峙,如五老人駢肩而立。
[13]小三峽:澗名,以其小於三峽澗,故名。
[14]振鑰:用鑰匙開鎖。頓:停留。文會堂:在白鹿洞書院西北海會寺內。
[15]桁(hang):量詞,用於成橫行排列之物。韋莊《灞陵道中作》詩:「一桁晴山倒碧峰。」
[16]三峽澗:在五老峰西南,承諸峰之水,水流石間,洶湧騰躍,噴珠濺沫。(參看《廬山志》)
[17]李氏山房:宋李常藏書處。李常,江西建昌人,少時讀書廬山,哲、神時為御史中丞。出仕時,藏書於此,稱李氏山房。
[18]含鄱嶺:在五老峰西,以面向鄱陽湖而得名。
[19]隧:指山谷。
[20]太乙峰:在含鄱嶺西,為廬山著名山峰。
[21]南昌城:指南昌舊城。
[22]彭澤:縣名,今為湖口。
[23]湛湛然:清澈貌。
[24]地如卷席:大地逐次隱沒,如同被捲起的蓆子。
[25]湖壖(ruan):湖岸邊。
[26]蓬蓬然:模糊不清貌。《莊子·秋水》:「子蓬蓬然起於北海。」
[27]玉淵潭:在三峽澗東南,澗水急流落入其中,「悉凝作玻璃色」,故名。(參看《廬山志》)
[28]憩(qi):休息。棲賢寺:在五老峰下,南齊參軍張希之建,唐李渤曾讀書於其中。為廬山五大叢林之一。
[29]夕日穿漏:夕陽透過雲隙照下。
[30]勢相倚負:比喻五老峰的形狀。
[31]萬杉寺:在五老峰西南鶴鳴嶺下,本南唐中主李璟書堂,後為寺,名開先,清康熙帝游廬山,改名秀峰寺。為廬山五大叢林之一。
[32]裡所:約一里。所,通「許」,約計之詞。
[33]瀑布:據《廬山志》,瀑布水「土人謂之泉湖,水出山腹中,掛流三、四百丈,飛湍出林表,望之如懸索」。黃宗羲《廬山遊記》謂李白《望廬山瀑布》詩「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即詠此。
[34]門:指秀峰寺山門。
[35]青玉峽:在秀峰寺前,碧山削立,水色瑩潔,風景秀麗,壁石上多刻名人題詠。
[36]詳睇:注目觀看。香爐峰:《太平寰宇記》:「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爐之狀。」
[37]太白讀書堂:李白性喜名山,以廬山水石俱佳,卜築五老峰下,有書堂舊址。(參看《方輿勝覽》卷十五)
[38]瞻云:瞻雲寺。在金輪峰下。
[39]右軍墨池:在瞻雲寺內。相傳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曾於池中洗墨硯。
[40]栗裡: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據《南史·陶潛傳》載:陶淵明游廬山,江州刺使王弘令淵明故人龐通之攜酒具,於栗裡邀之。後訛傳為陶淵明故居。醉臥石:在栗裡附近,石大可坐數十人。相傳陶淵明曾醉臥石上,故名。
[41]簡寂觀:又名太虛觀。相傳南朝宋代道士陸修靜曾隱居於此。
[42]微頭陀:小和尚。頭陀,和尚的別稱,多指行腳僧。
[43]廖雪鷺、沙彌朗圓:均為人名,生平不詳。沙彌,亦為和尚之別稱。
[44]排闥(ta):推門。
[45]黃巖:廬山地名,其地有黃巖寺。
[46]側足:側足而行,謂山路極窄狹。
[47]毗(cǐ):踩。
[48]漢陽峰:為廬山北部絕頂,登之可俯視江漢,故名。
[49]神林浦:指廬山下神林湖濱。
[50]沈沈(tan):幽深貌。蒼釅:深青色。
[51]弇(yǎn):遮蔽。
[52]征:表徵。
[53]「山之靈」句:謂雲為山之靈秀的表露。洩,宣洩,表露。
[54]類記之:猶說一一記之。類,全,依次。
[55]詒(yi):通「貽」,留給。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