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辛棄疾)譯文賞析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辛棄疾
系列:宋詞三百首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一說「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一說「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慇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註釋
  
1同官王正之:據樓鑰《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誌銘》,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轉運判官,故稱「同官」。
  
2消 :經受
  
3落紅:落花
  
4算只有慇勤:想來只有簷下蛛網還慇勤地沾惹飛絮,留住春色。
  
5長門:漢代宮殿名,武帝皇后失寵後被幽閉於此,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萬,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幸。」
  
6脈脈:綿長深厚貌。
  
7君:指善妒之人。
  
8玉環飛燕:楊玉環、趙飛燕,皆貌美善妒。
  
9危欄:高樓上的欄杆。
背景
  
淳熙六年(1179),辛棄疾南渡之後的第十七年,被朝廷支來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轉運副使改調湖南轉運副使。他的同事王正之在小山亭為他設宴餞行,他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詞。
句意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晚春時節,百花凋零,風雨常至,難免令人傷春。詞人對這一切更是敏感。他牽掛著那美麗的春花,還能經受得起幾番風雨?他心緒不寧,為春的匆匆離去惋惜,卻又無可奈何。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花是春天的象徵。花開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詞人對春天是這般珍惜,連花兒開早了都會感到遺憾,又怎能忍受落花無數呢。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花兒既然無法遲開晚放,那麼就留住春天離去的腳步吧。「春天啊,聽說海角天涯並沒有你的歸處,你就留在這裡吧!」情至深處,詞人彷彿一個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語。算只有慇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春天沒有理會詞人的挽留,她依舊悄然離去。詞人只能輕輕埋怨春的無言自去,只能四處尋找一些春的痕跡,給自己一絲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終發現,只有屋簷上的蛛網,沾滿了飄飛的柳絮,還留有少許春色。
  
五彩繽紛的春過後,是綠意盎然的夏。按說生性豪放的詞人應該看到這一點。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傷感中,難以自拔。這是因為觸景傷情,落紅無數的暗淡讓情緒低落的他更加黯然傷神。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飛蛾觸鬚,代指美人。
  
據《文選·長門賦序》,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先得寵幸,後來失寵被廢,貶居長門宮。陳氏聽說司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黃金,求得一篇《長門賦》。後來漢武帝看到此賦,有所感悟,陳皇后再度承寵。事實上,《長門賦》並非司馬相如所作,史書上也沒有陳皇后被廢後復得寵幸的記載。
  
正如《長門賦序》的作者敢於不拘泥故事真偽一樣,辛棄疾此處也來了個大膽生發。他說,被冷落的陳皇后本已有了與漢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於遭到武帝身邊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無望。這時候,縱使陳皇后千金買得相如的生花妙筆,脈脈真情又能向誰傾訴呢?
  
詞人似為陳皇后而傷感,其實是為自己傷感。
  
南宋國勢日衰,政權腐朽,收復中原的希望渺茫。辛棄疾熱愛自己的祖國,卻又不免對它痛惜、失望。在詞的上片,春的離去,實際上喻指國家的敗落。他期望春天長駐久留,但國勢卻如殘春,風雨飄搖。他不願面對這個現實,然而他又怎能迴避得了?他的濟世之志、救國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復興上,可是事與願違,眼見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異常苦痛、矛盾。
  
愛而不成,則生恨心。他痛恨權奸當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復失地,反而排擠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長門陳皇后自比,哀歎自己遭受小人妒忌,無法大展宏圖的悲慘命運。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楊玉環、趙飛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個是唐玄宗的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後來安史亂中被縊死馬嵬坡下;一個是漢成帝寵極一時的皇后,結局是被廢為庶人後自殺。
  
詞人對妒恨陳皇后的女子說,你們不要高興得跳起舞來,須知玉環、飛燕也難免歸於塵土,一切成空。實際上,他是在申飭、詛咒那些打擊陷害忠良的權貴奸小:你們休要得意忘形,你們難道不知道,玉環、飛燕那樣的命運,最終也會降臨到你們頭上嗎?
  
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詞人此刻正與同事一道飲酒話別。在這閒暇之時,他的愁,依然是家國之愁、命運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閒愁最苦」,才說道,不要去倚靠高樓,否則會看見斜陽墜落煙柳中,令人傷心斷腸。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唐溫庭筠《望江南》);「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北宋柳永《蝶戀花》)……從這些詞中,讀者可以想見:靠著高樓,會看見一點點下墜的殘陽、蒼茫迷濛的江水、輕煙籠罩的垂柳。這些都會令人傷悲。所以,辛棄疾說「休去倚危樓」,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殘陽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國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經太多太多了。
賞析
  
本篇作於淳熙六年(1179)春。時辛棄疾四十歲,南歸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作者滿以為扶危救亡的壯志能得施展,收復失地的策略將被採納。然而,事與願違。不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擠打擊,不得重用,接連四年,改官六次。這次,他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官湖南。這一調轉,並非奔赴 他日夜嚮往的國防前線,而是照樣去擔任主管錢糧的小官。現實與他恢復失地的志願相去愈來愈遙遠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作者見景生情,借這首詞抒寫了他長期積鬱於胸的苦悶之情。
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失寵女人的苦悶,實際上卻抒發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詞中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烈不滿。
  
上片寫惜春、怨春、留春的複雜情感。詞以"更能消"三字起筆,在讀者心頭提出了"春事將闌",還能經受得起幾番風雨摧殘這樣一個大問題。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發,實際上卻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勢而言的。本來,宋室南渡以後,曾多次出現過有利於愛國抗金、恢復中原的大好形勢,但是,由於朝廷的昏庸腐敗,投降派的猖狂破壞,使抗戰派失意受壓,結果抗金的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這中間雖有幾次北伐,結果均以簽訂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終。北伐的失敗,反過來又成為投降派販賣妥協投降路線的口實。南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匆匆春又歸去",就是這一形勢的形象化寫照,抗金復國的大好春天已經化為烏有了。這是第一層。但是,作者是怎樣留戀著這大好春光呵!"惜春長怕花開早"。然而,現實是無情的:"何況落紅無數!"這兩句一起一落,表現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落紅",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徵。同時,它又像征著南宋國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事業無成的感歎。這是第二層。面對春天的消失,作者並未束手無策。相反,出於愛國的義憤,他大聲疾呼:"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quot;這一句,實際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說明:只有堅持抗金復國才是唯一出路,否則連退路也沒了。這兩句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歸去是無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規律,但卻強行挽留。詞裡,表面上寫的是"惜春",實際上卻反映了作者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對投降派的憎恨。這是第三層。從"怨春不語"到上片結尾是第四層。儘管作者發出強烈的呼喚與嚴重的警告,但"春",卻不予回答。春色難留,勢在必然;但春光無語,卻出人意外。所以難免要產生強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無可奈何之際,詞人又怎能不羨慕"畫簷蛛網"?即使能像"蛛網"那樣留下一點點象徵春天的"飛絮",也是心靈中莫大的慰藉了。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複雜感情交織在一起,以小小的"飛絮"作結。上片四層之中,層層有起伏,層層有波瀾,層層有頓挫,巧妙地體現出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陳阿嬌的故事,寫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這一片可分三個層次,表現三個不同的內容。從"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是第一層。這是詞中的重點。作者以陳皇后長門失寵自比,揭示自已雖忠而見疑,屢遭讒毀,不得重用和壯志難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層,作者以楊玉環、趙飛燕的悲劇結局比喻當權誤國、暫時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閒愁最苦"至篇終是第三層,以煙柳斜陽的淒迷景象,象徵南宋王朝昏庸 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現實。
  
這首詞有著鮮明的藝術特點。一是通過比興手法,創造像征性的形象來表現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時局的關切。擬人化的手法與典故的運用也都恰到好處。第二是繼承屈原《離騷》的優良傳統,用男女之情來反映現實的政治鬥爭。第三是纏綿曲折,沉鬱頓挫,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詞風。表面看,這首詞寫得"婉約",實際上卻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鬱悲壯,曲折盡致。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