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朋黨論
歐陽修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選
歐陽修 朋黨論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宋朝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出身貧寒,四歲死了父親,二十四歲中進士,曾參加范仲淹領導的政治革新運動,直言敢諫,因而屢遭保守派排斥打擊。後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政治態度漸趨保守。歐陽修是北宋中期詩文革新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詞方面也很有成就。他好賢才,獎掖後進,團結和培養了王安石、曾鞏、蘇軾等許多著名作家。作品甚豐,有《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
【原文】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1。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兜等四人為一朋2,君子八元、八凱十六人為一朋3。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凱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列於朝廷,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之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4。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5,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6,鹹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7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夫興亡之治亂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註釋】
1「臣聞」三句:先秦典籍《韓非子·孤憤》等,就有關於朋黨的記述,故稱「自古有之」。
2「堯之時」二句:相傳堯時有不服從統治的共工、兜、三苗、鯀,時人謂之「四凶」。
3「君子八元」句:《左傳·文公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敳、檮戭、大臨、龍降、庭堅、仲容、叔達……天下之民謂之八凱。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天下之民謂之八元。」
4「後漢獻帝時」三句:據《後漢書·黨錮列傳》記載,漢桓帝時宦官專權,河南尹李膺等二百餘人被視為黨人,遭受逮捕。靈帝時,李膺等百餘人死於獄中,全國受株連者達六七百人。這是歷史上著名的黨錮之禍。作者誤記為「漢獻帝時」。
5「唐之晚年」二句:唐穆宗至宣宗年間,朝臣中產生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兩黨相互傾軋,勢不兩立,鬥爭延續近四十年。史稱「牛李黨爭」或「朋黨之爭」。
6「及昭宗時」二句:據《新五代史·唐六臣傳》載,唐哀帝天祐二年,權臣朱全忠(朱溫)在白馬驛殺裴樞等忠於唐廷的大臣三十餘人,誣蔑其為朋黨,株連貶死者數百人。昭宗是唐哀帝的父親,唐哀帝又稱「昭宣帝」,此處誤將「昭宣帝」記作「昭宗」。
7「鹹投之黃河」四句:據《舊五代史·李振傳》載,朱全忠的謀臣李振早年多次參加進士考試,未能及第,因此非常痛恨縉紳之士。當朱全忠殺害裴樞等人時,他獻計說:「此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朱全忠笑著接受了他的意見。清流:有名望的清高的士大夫。
【譯文】
臣歐陽修聽到朋黨的說法,從古以來就有,只希望君主能辨明君子與小人罷了。一般君子與君子,以志同道合為朋黨;小人與小人,以利害相同為朋黨,這是自然的道理。
但是我說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小人所喜愛的是利祿,所貪圖的是財物,當他們利益相同時,暫時互相勾結為朋黨,這是假的。到有了利益而爭奪起來,或者利益盡了,相交疏遠,反而互相殘害,即使是兄弟親戚,也不能互相保護,所以臣說小人沒有朋黨,他們暫時結成的朋黨是假的。君子卻不是這樣,他們所信守的是道義,所奉行的是忠信,所愛惜的是名節,以這些修養自身,就因志同道合而互相促進;以這些來為國家做事,就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黨。所以當君王的,應當斥退小人的假朋黨,信用君子的真朋黨,那麼天下就會大治了。
古代帝堯的時候,小人共工、兜、三苗、鯀四人為一朋黨,君子八元(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八凱(蒼舒、敳、檮戭、大臨、龍降、庭堅、仲容、叔達)十六人為一朋黨。舜輔佐堯,斥退四凶共工等的朋黨,而進用元、凱等君子的朋黨,所以帝堯的天下得到大治。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夔、稷、契等四岳、九官、十二牧共二十二人,並立在朝廷,互相讚譽,互相推讓,這二十二人為一朋黨,而舜對他們都加以重用,天下也得到大治。《尚書》上說:「殷紂有臣子億萬,但有億萬條心;周有臣子三千,但只有一條心。」殷紂的時候,億萬人各有一條心,可以說不是朋黨了,但殷紂終於亡國身死。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為一個大朋黨,而周武王任用他們,周朝因此興盛起來。東漢獻帝的時候,把天下的賢人名士都囚禁起來,認為他們是黨人。到了黃巾軍起事,漢朝大亂以後,才後悔起來,明白覺悟了,解除了黨禁,把黨人全部釋放,然而漢朝的天下已經不可救藥了。唐朝的晚期,又漸漸挑起了有關朋黨的議論。到昭宗時,殺盡了朝廷中的名士,把他們都捆住手腳,投入黃河,並說:「這些說自己是清流的人,可以投進黃河的濁流之中。」此後唐朝便滅亡了。
那些前世的君主,能使人人心懷異心不為朋黨的,沒有比得上殷紂的了;能禁止斷絕賢人不結朋黨的,都比不上漢獻帝;能誅殺清流名士的朋黨,都比不上唐昭宗時期了,然而他們都因此致亂使國家滅亡。互相讚美稱譽,你推我讓而不疑心,都比不上舜的二十二臣,舜也毫不懷疑而任用他們。後世人並不譏諷舜為二十二人的朋黨所欺瞞,反而稱舜是聰明的聖君,因為舜能辨別君子和小人。周武王的時候,國中的三千臣子共為一個朋黨,自古以來結為朋黨人數很多而且大,都比不上周朝了,但是周朝任用他們而興盛起來,良善的人雖然多而不厭倦他們。
唉呀!天下大治大亂興起衰亡的事跡,做君王的人可以拿來作為鏡子了。
【評析】
本文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是宋仁宗慶歷三年所作的一篇奏章。當時,因歐陽修等人的彈劾,夏竦、呂夷簡等被罷官,范仲淹等人執政,就是歷史上的「慶歷新政」,於是夏竦等攻擊范仲淹等人為「朋黨」。此事與作者也有關係,作者當時在諫院任職,寫了這篇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