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牡丹花》(白居易)詩句譯文賞析

惜牡丹花
白居易
系列:關於描寫花的古詩詞
惜牡丹花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註釋
  
惆悵:傷感,愁悶,失意。
  
階:台階。
  
殘:凋謝。
  
明朝:明天。
  
衰:枯萎,凋謝。
  
紅:指牡丹花。
  
把火:手持火把。
翻譯
  
惆悵地看著台階前的紅牡丹,傍晚到來的時候只有兩枝殘花還開著。料想明天早晨大風刮起的時候應該把所有的花都吹沒了,在夜裡我珍惜衰謝的牡丹如火一樣越發紅得濃艷迷人。
賞析
  
在群芳鬥艷的花季裡,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總是姍姍開遲,待到牡丹占斷春光的時候,一春花事已經將到盡期。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於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氣跌宕迴環,語意層層深入。首句開門見山,點出題意:「惆悵階前紅牡丹」,淡淡一筆,詩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紅艷,都已歷歷分明。「惆悵」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開敗的錯覺,立即將讀者引入惜花的惆悵氣氛之中。第二句卻將語意一轉:「晚來唯有兩枝殘。」強調到晚來只有兩枝殘敗,讀者才知道滿院牡丹花還開得正盛。「唯有」、「兩枝」,語氣肯定,數字確切,足見詩人賞花之細心,只有將花枝都認真數過,才能得出這樣精確的結論,而唯其如此精細,才見出詩人惜花之情深。這兩句自然樸質,不加雕飾,僅用跌宕起伏的語氣造成一種寫意的效果,通過惜花的心理描繪表現詩人黃昏時分在花下流連忘返的情景,情篤而意深。
  
既然滿院牡丹只有兩枝殘敗,似乎不必如此惆悵,然而一葉知秋,何況那還是兩枝。詩人從兩枝殘花看到了春將歸去的消息,他的擔心並非多餘。「明朝風起應吹盡」,語氣又是一轉,從想像中進一步寫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許未必起風,「應」字也說明這只是詩人的憂慮。但天有不測風雲,已經開到極盛的花朵隨時都會遭到風雨的摧殘。一旦風起,「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那種淒涼冷落實在使詩人情不能堪。但是詩人縱有萬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歸去的腳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來的風雨。古人說過:「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那麼,趁著花兒尚未被風吹盡,夜裡起來把火看花,也等於延長了花兒的生命。何況在搖曳的火光映照下,將要衰謝的牡丹越發紅得濃艷迷人,那種美麗而令人傷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領略不到的風味。全篇詩意幾經轉折,詩人憐花愛花的一片癡情已經抒發得淋漓盡致,至於花殘之後詩人的心情又會如何,讀者也就不難體味了。
  
白居易此詩一出,引起後人爭相模仿,李商隱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在殘花萎紅中寄托人去筵空的傷感,比白居易的詩寫得更加穠麗含蓄,情調也更淒艷迷惘。而在豁達開朗的蘇軾筆下,與高燭相對的花兒則像濃妝艷抹的美女一樣嬌懶動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海棠》)惜花的惆悵已經消融在詩人優雅風趣的情致之中。這兩首詩歷來更為人們所稱道,但後人藝術上的成功是由於擷取了前人構思的精英,因此,當讀者陶醉在李商隱、蘇軾所創造的優美意境之中的時候,也不應當忘記白居易以燭光照亮了後人思路的功勞。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