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選 搗衣》(杜甫)全文翻譯註釋賞析

杜甫詩選 搗衣
杜甫
系列:杜甫詩選|杜甫詩集
杜甫詩選 搗衣

【原文】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1。
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別心2。
寧辭搗熨倦,一寄塞垣深3。
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4。

【註釋】
1這兩句極深刻沉痛,這是積攢太多痛苦才說出來的話。詩人借助思婦之口,開口就說「亦知戍不返」,悲涼之意畢現。因為安史之亂,官兵死亡的非常多,家人也知道征戍的人幾乎不能生還。一落筆就關乎時事,讓人讀來就覺得全篇字字都是深情,字字都是苦情。砧,指搗衣石。
2這兩句說明思婦搗衣的心情。一是因為天氣寒冷,二就是分別時間比較長。
3這兩句承上面而來,說明思婦不辭辛苦地做棉衣是為了送給那征戍的丈夫。熨:指用火斗把布帛燙平。倦:疲勞。塞垣:指思婦丈夫征戍的地方。
4這句表面寫搗衣的聲音,響徹雲外,表明思婦用盡了所有的力量,實際上這正是思婦愛情和苦心的傳達。君:指所有欣賞這首詩的人而言。

【譯文】
衛戍邊疆,知道你不會回到家門。秋天到了,輕輕拂拭平平的搗衣砧。此時的季節,已是苦寒的月份。我們已經長期久別,時刻懷念在心!我不辭搗衣的勞苦,要把它寄向遙遠的邊城。我在家中用力捶打,你能聽到響徹天外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作於乾元二年(759)秋,詩人借助一個搗衣戍婦之口,截取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段,反映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此詩前六句是托為戍婦之語,末二句則是詩人直接走出來表述的,是杜甫聞砧有感時事而作。楊慎《丹鉛錄》:「古人搗衣,兩女子對立執一杵如舂米然,今易作臥杵。」按王建《搗衣曲》:「月明庭中搗衣石,掩帷下堂來搗衣。婦姑相對神力生,雙揎白腕調杵聲。」則唐時搗衣仍為二人對立,但不必拘於二人。此詩選取的畫面雖小,但是背後反映廣闊的社會現實卻是發人深省的,非常深刻。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