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新注卷七十八 蕭望之傳第四十八》古文譯文

漢書新注卷七十八 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說明】本傳敘述蕭望之及其三子的事跡。蕭望之,儒生,因劾奏霍氏擅政,為宣帝所信用。甘露三年(前51),主持石渠閣會議。任為太子太傅,宣帝臨終,又任為前將軍、光祿勳,與周勘等受詔輔政,領尚書事。太子即位為元帝,望之以師傅之重,奏言中書為施政根本,建議選用士人。以此與用事宦官中書令弘恭等交惡,後一再被弘恭、石顯誣諂,元帝又無能袒護之,終於被迫自殺。班固傳寫蕭望之,反映了儒者與宦官的爭權矛盾,說明西漢也有宦宮之患,元帝是個懦弱無能之徒。傳論指斥「便嬖宦豎」,可以理解,而說望之「有輔佐之能」,恐怕言過其實。望之被宦官陷害,是值得同情的;但他忌才妒能,也揮舞過棒子打擊他人,細看《漢書》就可察知。
  蕭望之字長倩,東海蘭陵人也(1),徙杜陵(2)。家世以田為業,至望之,好學,治《齊詩》(3),事同縣後倉且十年(4)。以令詣太常受業(5),復事同學博士白奇(6),又從夏侯勝問《論語》、《禮服》(7)。京師諸儒稱述焉。
  (1)東海:郡名。治郯縣(在今山東郯城西北)。蘭陵:縣名。在今山東棗莊市東南。(2)杜陵;縣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南。(3)《齊詩》:《詩經》有《魯》、《齊》、《韓》三家。漢初齊人轅固生傳《齊詩》。(4)同縣:疑為「同郡」。錢大昭曰:「後倉,東海郯人,見《儒林傳》,與望之同郡,非同縣也。『縣』疑當作『郡』。」(5)以令詣太常受業:如淳曰:「令郡國官有好文學敬長肅政教者,二千石奏上,與計偕,詣太常受業如弟子也。」太常:官名。掌宗廟禮儀,兼掌選試博士。(6)同學:同學於後倉。(7)夏侯勝:《儒林傳》有其傳。
  是時大將軍霍光秉政(1),長史丙吉薦儒生王仲翁與望之等數人(2),皆召見。先是左將軍上官桀與蓋主謀殺光(3),光既誅桀等,後出入自備。吏民當見者,露索去刀兵(4),兩吏挾持。望之獨不肯聽,自引出閣曰:「不願見。」吏牽持匈匈(恟恟)(5)。光聞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說光曰:「將軍以功德輔幼主,將以流大化,致於洽平(6),是以天下之士延頸企踵,爭願自效,以輔高明,今士見者皆先露索挾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禮(7),致白屋之意(8)。」於是光獨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補大將軍史(9)。三歲間,仲翁至光祿大夫給事中(10),望之以射策甲科為郎(11),署小苑東門候(12)。仲翁出入從倉頭廬兒(13),下車趨門,傳呼甚寵(14),顧謂望之曰:「不肯錄錄,反抱關為(15)。」望之曰:「各從其志。」
  (1)霍光:本書有其傳。(2)丙吉:本書卷七十四有其傳。(3)上官桀:姓上官,名桀。封安陽侯,以謀反誅。蓋主:即鄂邑蓋長公主。武帝之長女。(4)露索:謂露體搜身。(5)恟恟:擾攘不安貌。(6)洽平:「治平」之誤(王念孫說)。(7)吐握之禮:相傳周公攝政,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以接待天下之士。(8)白屋:以白茅覆蓋之屋。賤人居處。(9)大將軍史:大將軍的屬吏。(10)光祿大夫:官名。屬光祿勳。給事中:加官。待從皇帝左右。(11)射策甲科:謂通過考試列為優等。序:官名。泛稱各種郎官。 (12)小苑東門:宮苑門。(13)倉頭、廬兒:皆官府中賤役人員,解於《鮑宣傳》。(14)寵:謂尊寵。(15)「不肯錄錄,反抱關為」:意謂蕭望之不能隨例露索,冒犯了執政,故不得大官而守門。錄錄:隨從之意。抱關:指守門。
  後數年,坐弟犯法,不得宿衛,免歸為郡吏。及御史大夫魏相除望之為屬(1),察廉為大行治禮丞(2)。
  (1)及:疑衍(楊樹達說)。魏相:本書有其傳。(2)大行治禮丞:官名。省稱大行丞。
  時大將軍光薨,子禹復為大司馬,兄子山領尚書(1),親屬皆宿衛內侍。地節三年夏(2),京師雨雹,望之因是上疏,願賜清閒之宴(3),口陳災異之意。宣帝自在民間聞望之名,曰:「此東海蕭生邪?下少府宋畸問狀(4),無有所諱。」望之對,以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5),是時季氏專權(6),卒逐昭公。鄉(向)使魯君察於天變,宜亡(無)此害。今陛下以聖德居位,思政求賢,堯舜之用心也。然而善祥未臻,陰陽不和,是大臣任政,一姓擅勢之所致也。附枝大者賊本心(7),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萬機(8),選同姓,舉賢材,以為腹心,與參政謀,令公卿大臣朝見奏事,明陳其職,以考功能。如是,則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權廢矣。」對奏,天子拜望之為謁者(9)。時上初即位,思進賢良,多上書言便宜,輒下望之問狀,高者請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試事,滿歲以狀聞,下者報聞,或罷歸田里,所白處奏皆可。累遷諫大夫(10),丞相司直(11),歲中三遷,官至二千石(12)。其後霍氏竟謀反誅,望之浸益任用。
  (1)山:霍山。霍去病之孫。尚書:官名。掌管文書章奏。(2)地節三年:即公元前67年。(3)願賜清閒之宴:要求皇帝抽暇接見。(4)少府:官名。掌山海池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為皇帝的私府。(5)昭公:春秋時魯昭公。(6)季氏:春秋時魯國權貴。(7)賊:害也。本心:指樹幹。(8)躬萬機:謂親自掌政。(9)謁者:官名。掌管傳達。(10)諫大夫:官名。掌諫議。 (11)丞相司直:官名。掌佐丞相舉不法。(12)二千石:官秩名。月俸百二十斛。
  是時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以望之為平原太守(1)。望之雅意在本朝(2),遠為郡守,內不自得,乃上疏曰:「陛下哀愍百姓,恐德化之不究(3),悉出諫官以補郡吏,所謂憂其末而忘其本者也。朝無爭(諍)臣則不知過,國無達士則不聞善(4)。願陛下選明經術,溫故知新,通於幾微謀慮之士以為內臣,與參政事。諸侯聞之,則知國家納諫憂政,亡(無)有闕(缺)遺。若此不怠:成廉之道其庶幾乎(5)!外郡不治,豈足憂哉?」書聞,徵入守少府(6)。宣帝察望之經明持重,論議有餘,材任宰相(7),欲詳試其政事,復以為左馮翊(8)。望之從少府出為左遷,恐有不合意,即移病(9)。上聞之,使侍中成都侯金安上諭意曰(10):「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11)。君前為平原太守日淺,故複試之於三輔(12),非有所聞也(13)。」望之即視事。
  (1)平原:郡名。治平原(在今山東平原南)。(2)本朝:指朝廷。(3)究:普遍之意。(4)達士:通達政事之士。(5)成康之道:周代成王、康王致太平之道。(6)守:暫時任職。(7)任:堪也。(8)左馮翊:官名。治所在長安。職掌相當於郡太守。(9)移病:稱病而移居私宅,要求辭職。(10)侍中:加官。侍從皇帝。金安上:金日之子。(11)更:猶經歷。(12)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13)聞:謂聽到過失。
  是歲西羌反(1),漢遣後將軍征之(2)。京兆尹張敞上書言(3):「國兵在外(4),軍以夏發,隴西以北(5),安定以西(6),吏民並給轉輸,田事頗廢,素無餘積,雖羌虜以破,來春民食必乏。窮辟(僻)之處,買亡(無)所得,縣官谷度不足以振(賑)之。原令諸有罪,非盜受財殺人及犯法不得赦者,皆得以差入谷此八郡贖罪(7)。務益致谷以豫備百姓之急。」事下有司(8),望之與少府李強議,以為「民函(含)陰陽之氣,有好義欲利之心,在教化之所助。堯在上,不能去民欲利之心,是能令其欲利不勝其好義也;雖桀在上,不能去民好義之心,而能令其好義不勝其欲利也。故堯、桀之分,在於義利而已,道(導)民不可不慎也。今欲令民量粟以贖罪,如此則富者得生,貧者獨死,是貧富異刑而法不壹也。人情,貧窮,父兄囚執,聞出財得以生活,為人子弟者將不顧死亡之患,敗亂之行,以赴財利,求救親戚。一人得生,十人以喪,如此,伯夷之行壞(9),公綽之名滅(10)。政教壹傾,雖有周召之佐(11),恐不能復。古者臧(藏)於民,不足則取,有餘則予。《詩》曰『爰及矜人,哀此鰥寡』(12),上惠下也。又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13),下急上也。今有西邊之役,民失作業,雖戶賦口斂以贍其困乏(14),古之通義,百姓莫以為非。以死救生(15),恐未可也。陛下布德施教,教化既成,堯舜亡(無)以加也。今議開利路以傷既成之化,臣竊痛之。」
  (1)西羌:古代西方的羌族。(2)後將軍:指趙充國。本書有其傳。(3)京兆尹:官名。治所在長安。相當於郡太守。張敞:本書卷七十六有其傳。(4)國兵:國家之兵。(5)隴西:郡名。治狄道(今甘肅臨洮)。(6)安定:郡名。治高平(今寧夏固原)。(7)差(cī):等次。八郡:指自隴西以北、安定以西之郡。(8)有司:主管部門的官吏。(9)伯夷:相傳為商周之際的義士。(10)公綽:春秋時魯大夫孟公綽。相傳其人廉正寡慾。(11)周召:西周時周公旦、召公爽。(12)「爰及矜人」二句:見《詩經·小雅·鴻雁》。矜人:可哀矜之人,謂貧弱者。(13)「雨我公田」二句:見《詩經·小雅·大田》。意謂先公後私。(14)戶賦口斂:謂率戶而賦,計口而斂。(15)死:謂去拚命送死。
  於是天子復下其議兩府(1),丞相、御史以難問張敞(2)。敞曰:「少府左馮詡所言,常人之所守耳。昔先帝征四夷(3),兵行三十餘年,百姓猶不加賦,而軍用給。今羌虜一隅小夷,跳梁於山谷間,漢但令罪人出財減罪以誅之,其名賢於煩擾良民橫興賦斂也。又諸盜及殺人犯不道者,百姓所疾苦也,皆不得贖,首匿、見知縱、所不當得為之屬(4),議者或頗言其法可蠲除,今因此令贖,其便明甚,何化之所亂?《甫刑》之罰(5),小過赦,薄罪贖,有金選(鋝)之品(6),所從來久矣,何賊之所生?敞備皂衣二十餘年(7),嘗聞罪人贖矣,未聞盜賊起也。竊憐涼州被寇,方秋饒時,民尚有饑乏,病死於道路,況至來春將大困乎!不早慮所以振(賑)救之策,而引常經以難,恐後為重責。常人可與守經,未可與權也。敞幸得備列卿,以輔兩府為職,不敢不盡愚。」
  (1)兩府:指丞相、御史大夫兩官府。(2)御史:指御史大夫。(3)先帝:指武帝。(4)縱:當作「故縱」。《刑法志》提到「作見知、故縱;監領部主之法」。(5)《甫刑》:即《呂刑》。《尚書》篇名。(6)鋝(lue):古重量單位。二十兩為三鋝。(7)皂衣:下級官吏之服。
  望之、強復對曰:「先帝聖德,賢良在位,作憲垂法,為無窮之規,永惟邊竟(境)之不贍,故《金布令甲》曰(1)『邊郡數被兵,離饑寒(2),夭絕天年,父子相失,令天下共給其費』,固為軍旅卒(猝)暴之事也。聞天漢四年(3),常使死罪人人五十萬錢減死罪一等,豪強吏民請奪假貣(4),至為盜賊以贖罪。其後奸邪橫暴,群盜並起,至攻城邑,殺郡守,充滿山谷,吏不能禁,明詔遣繡衣使者以興兵擊之(5),誅者過半,然後衰止。愚以為此使死罪贖之敗也,故曰不便。」時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亦以為羌虜且破,轉輸略足相給,遂不施敞議。望之為左馮翊三年,京師稱之,遷大鴻臚(6)。
  (1)《金布令甲》:有關府庫金錢布帛令之甲篇。(2)離:遭也。(3)天漢四年:前97年。(4)假貣(te):借貸,求助。(5)繡衣使者:漢武帝時鬧事者眾,御史中丞督捕猶不能止,因特派使者衣繡衣,持斧仗節,興兵鎮壓,號直指使者,也稱繡衣使者。興兵:指軍興之法。其上疑脫「軍」字(劉攽說)。(6)大鴻臚:官名。原掌關於接待少數民族等事,後漸變為贊襄禮儀之官。
  先是烏孫昆彌翁歸靡因長羅侯常惠上書(1),願以漢外孫元貴靡為嗣,得復尚少主(2),結婚內附,畔(叛)去匈奴。詔下公卿議,望之以為烏孫絕域,信其美言,萬里結婚,非長策也。天子不聽。神爵二年(3),遣長羅侯惠使送公主配元貴靡(4)。未出塞,翁歸靡死,其兄子狂王背約自立。惠從塞下上書,願留少主敦煌郡(5)。惠至烏孫,責以負約,因立元貴靡,還迎少主。詔下公卿議,望之復以為「不可。烏孫持兩端,亡(無)堅約,其效可見。前少主在烏孫四十餘年,恩愛不親密,邊境未以安,此已事之驗也。今少主以元貴靡不得立而還,信無負於四夷,此中國之大福也。少主不止,繇(徭)役將興,其原起此。」天子從其議,征少主還,後鳥孫雖分國兩立,以元貴靡為大昆彌,漢遂不復與結婚。
  (1)烏孫:西域國名。昆彌:烏孫王號。上書事在元康二年(前64)。(2)少主:指宗室女。(3)神爵二年:前60年。(4)公主:此非真公主,乃取楚景解憂弟子相夫為之,名為公主。(5)敦煌郡:郡治敦煌(在今甘肅敦煌西)。
  三年(1),代丙吉為御史大夫。五鳳中匈奴大亂(2),議者多曰匈奴為害日久,可因其壞亂舉兵滅之。詔遣中朝大司馬車騎將軍韓增、諸吏富平侯張延壽、光祿勳楊惲、太僕戴長樂問望之計策(3),望之對曰:「《春秋》晉士丐帥(率)師侵齊(4),聞齊侯卒,引師而還,君子大其不伐喪(5),以為恩足以服孝子,誼(義)足以動諸侯。前單于慕化鄉(向)善稱弟,遣使請求和親,海內欣然,夷狄莫不聞。未終奉約,不幸為賊臣所殺,今而伐之,是乘亂而幸災也,彼必奔走遠遁。不以義動兵,恐勞而無功。宜遣使者弔問,輔其微弱,救其災患,四夷聞之,鹹貴中國之仁義。如遂蒙恩得復其位,必稱臣服從,此德之盛也。」上從其議,後竟遣兵護輔呼韓邪單于定其國(6)。
  (1)三年:神爵三年(前59)。(2)五鳳:漢宣帝年號,共四年(前57——前54)。(3)張延壽:張湯之孫。《張湯傳》附其傳。楊惲:楊敞之子。本書卷六十六附其傳。戴長樂:詳見《楊惲傳》。(4)士丐(gai):即春秋時晉大夫范宣子。 (5)君子大其不伐喪:此事見《公羊傳》襄公十九年。(6)呼韓邪單于(?——前31):匈奴單于。匈奴與漢和親,漢以王昭君嫁之。
  是時大司農中丞耿壽昌奏設常平倉(1),上善之,望之非壽昌。丞相丙吉年老,上重焉,望之又奏言:「百姓或乏困,盜賊未止,二千石多材下不任職。三公非其人,則三光為之不明,今首歲日月少光(2),咎在臣等。」上以望之意輕丞相,乃下侍中建章衛尉金安上、光祿勳楊惲、御史中丞王忠,並詰問望之。望之免冠置對,天子繇(由)是不說(悅)。
  (1)大司農中丞:官名。屬大司農。耿壽昌:任大司農中丞時,建議在西北各郡設置「常平倉」。後封關內侯。本書不設其傳是個缺點。(2)首歲:謂年初。
  後丞相司直繁延壽奏:「侍中謁者良使承製詔望之,望之再拜已。良與望之言,望之不起,因故下手(1),而謂御史曰『良禮不備』。故事丞相病,明日御史大夫輒問病;朝奏事會庭(廷)中,差居丞相後,丞相謝,大夫少(稍)進,揖。今丞相數病,望之不問病;會庭(廷)中,與丞相鈞(均)禮(2)。時議事不合意,望之曰『侯年寧能父我邪(3)!』知御史有令不得擅使,望之多使守史自給車馬(4),之杜陵護視家事。少史冠法冠(5),為妻先引(6),又使賣買,私所附益凡十萬三千(7)。案望之大臣,通經術,居九卿之右(8),本朝所仰(9),至不奉法自修,踞(倨)慢不遜攘(讓),受所監臧(贓)二百五十以上(10),請逮捕系治。」上於是策望之曰:「有司奏君責使者禮,遇丞相亡(無)禮,廉聲不聞,敖(傲)慢不遜,亡(無)以扶政,帥先百僚。君不深思,陷於茲穢,朕不忍致君於理,使光祿勳揮策詔,左遷君太子太傅(11),授印。其上故印使者(12),便道之官(13)。君其秉道明孝,正直是與,帥(率)意亡(無)愆,靡有後言(14)。」
  (1)下手:以手至地。(2)鈞禮:謂不為前後之差;平等之意。(3)侯年寧能父我邪:意謂君侯(指丞相)雖然年長,難道能列於我的父輩嗎。父:指諸父。(4)自給車馬:謂自乘私車馬。(5)少史:官名。秩比六百石。(6)先引:先導。(7)私所附益:意謂少史以其私錢增益之。(8)右:上也。(9)本朝::指朝廷。本朝,乃對外郡而言。(10)二百五十以上:當時律令坐罪之次。(11)太子太傅:官名。掌輔導太子。(12)使者:指楊惲。(13)便道之官:謂不須詣闕謝。(14)後言:謂再申訴。
  望之既左遷,而黃霸代為御史大夫(1)。數月間,丙吉薨,霸為丞相。霸薨,於定國復代焉(2)。望之遂見廢,不得相。為太傅,以《論語》、《禮服》授皇太子。
  (1)黃霸:《循吏傳》有其傳。(2)於定國:本書卷七十一有其傳。
  初,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詔公卿議其儀,丞相霸、御史大夫定國議曰:「聖王之制,施德行禮,先京師而後諸夏,先諸夏而後夷狄。《詩》云:『率禮不越,遂視既發;相土烈烈,海外有截(1)。』陛下聖德充塞天地(2),光被四表(3),匈奴單于鄉(向)風慕化,奉珍朝賀,自古未之有也。其禮儀宜如諸侯王,位次在下。」望之以為「單于非正朔所加(4),故稱敵國,宜待以不臣之禮,位在諸侯王上。外夷稽首稱藩,中國讓而不臣,此則羈縻之誼(義),謙亨之福也(5)。《書》曰『戎狄荒服(6),』言其來服,荒忽亡(無)常。如使匈奴後嗣卒有鳥竄鼠伏,闕(缺)於朝享(7),不為畔(叛)臣。信讓行乎蠻貉(8),福柞流於亡(無)窮,萬世之長策也。」天子采之,下詔曰:「蓋聞五帝三王教化所不施,不及以政。今匈奴單于稱北藩,朝正朔,朕之不逮,德不能弘覆。其以客禮待之,令單于位在諸侯王上,贊謁稱臣而不名。」
  (1)「率禮不越」等句:見《詩經·商頌·長髮》。率:循也。遂:猶「隨」。發:明也。相土:契的孫。烈烈:威武貌。截:斬獲。(2)塞:滿也。(3)四表:四海之處。(4)非正朔所加:意謂統治所不及。(5)謙亨之福:謂謙德,無所不通。顏師古曰:「《易·謙卦》之辭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言謙之為德,無所不通也。(6)「戎狄荒服」:此文《尚書》已佚。(7)朝:朝見。享:貢獻。(8)蠻貉:指少數民族。
  及宣帝寢疾,選大臣可屬(囑)者,引外屬侍中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1),拜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堪為光祿大夫,皆受遺詔輔政,領尚書事(2)。宣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為孝元帝。望之、堪本以師傅見尊重,上即位,數宴見(3),言治亂,陳玉事(4)。望之選白宗室明經達學散騎諫大夫劉更生給事中(5),與侍中金敞並拾遺左右(6)。四人同心謀議,勸道(導)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鄉(向)納之(7)。
  (1)外屬:外戚。禁中:宮中。(2)領尚書事:漢代尚書職典樞機,凡諸曹文書眾事皆由之,故凡受遺輔政,皆領尚書事。(3)宴見:皇帝閒宴時召見臣下。(4)王事:王道之事。宣帝曾言漢朝本以王霸道雜之,而蕭望之則強調土道。(5)劉更生:劉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本書卷三十六有其傳。(6)拾遺:謂糾正帝王的過失。(7)向:謂思想向之。納:謂納用其言。
  初,宣帝不甚從儒術,任用法律,而中書宦官用事。中書令弘恭、石顯久典樞機(1),明習文法,亦與車騎將軍高為表裡,論議常獨持故事,不從望之等。恭、顯又時傾仄(側)見詘。望之以為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自武帝游宴後庭,故用宦者,非國舊制,又違古不近刑人之義,白欲更置士人,繇(由)是大與高、恭、顯忤。上初即位,謙讓重改作(2),議久不定,出劉更生為宗正。
  (1)中書令:官名。漢武帝時以宦官為之,掌傳宣詔命。西漢後期改為中謁者令。石顯:《佞幸傳》有其傳。(2)重:難也。(3)宗正:官名。掌皇族事務。
  望之、堪數薦名儒茂材以備諫官。會稽鄭朋陰欲附望之,上疏言車騎將軍高遣客為奸利郡國,及言許、史子弟罪過(1)。章視(示)周堪,堪白令朋待詔金馬門(2)。朋奏記望之曰:「將軍體周召之德,秉公綽之質,有卞莊之威(3)。至乎耳順之年(4),履折衝之位(5),號至將軍,誠士之高致也。窟穴黎庶莫不歡喜,鹹曰將軍其人也(6)。今將軍規(模)雲若管晏而休(7),遂行日厭至周召乃留乎(8)?若管晏而休,則下走將歸延陵之皋(9),修農圃之疇(10),畜雞種黍,俟見二子,沒齒而已矣(11)。如將軍昭然度行(12),積思塞邪枉之險蹊(13),宣中庸之常政,興周召之遺業,親日仄之兼聽,則下走其庶幾願竭區區(14),底厲(砥礪)鋒鍔,奉萬分之一。」望之見納朋(15),接待以意。朋數稱述望之,短車騎將軍(16),言許、史過失。
  (1)許、史:指當時外戚許氏、史氏。(2)待詔:等待皇帝的詔命。金馬門:宦者署門,門傍有金馬,故謂之金馬門。(3)卞莊:春秋時魯國卞邑大夫,勇士。(4)耳順之年:指六十歲。(5)折衝之位:指將軍之位。(6)其人:謂正是這樣人選。(7)管晏:春秋時齊國的管仲、晏嬰。(8)日仄(ze):太陽偏西。此意謂日仄不食而勤於政事。(9)下走將歸延陵之皋:意謂如果所為只如管仲、晏嬰,則趨向將是延陵之軌,隱耕於皋澤。春秋時吳公子札食邑延陵,薄吳王之行,棄國而耕於皋澤。下走:自謙言趨走之役。(10)疇:耕作之田。(11)畜雞種黍三句:謂終於隱逸。《論語·微子篇》云:子路遇荷篠丈人,留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沒齒:謂終身。(12)度行:謂突出的行為。(13)蹊:徑。謂道。(14)區區:謂微小之力。(15)見納:謂與之相見,納用其說。(16)短:指出別人缺點。
  後朋行傾邪,望之絕不與通。朋與大司農史李宮俱待詔(1),堪獨白宮為黃門郎(2)。朋,楚士,怨恨,更求入許、史,推所言許、史事曰(3):「皆周堪、劉更生教我,我關東人,何以知此?」於是侍中許章白見朋(4)。朋出揚言曰:「我見,言前將軍小過五,大罪一。中書令在旁,知我言狀。」望之聞之,以問弘恭、石顯。顯、恭恐望之自訟,下於它吏(5),即挾朋及待詔華龍。龍者,宣帝時與張子等待詔,以行汗(污穢)不進,欲入堪等,堪等不納,故與朋相結。恭、顯令二人告望之等謀欲罷車騎將軍疏退許、史狀,侯望之出休日(6),令朋、龍上之。事下弘恭問狀,望之對曰:「外戚在位多奢淫,欲以匡正國家,非為邪也。」恭、顯奏「望之、堪、更生朋黨相稱舉(7),數譖訴大臣,毀離親戚,欲以專擅權勢,為臣不忠,誣上不道,請謁者召致廷尉(8)。」時上初即位,不省「謁者召致廷尉」為下獄也(9),可其奏。後上召堪、更生,曰系獄。上大驚曰:「非但廷尉問邪?」以責恭、顯,皆叩頭謝。上曰:「令出視事。」恭、顯因使高言:「上新即位,未以德化聞於天下,而先驗師傅(10),既下九卿大夫獄(11),宜因決免(12)。」於是制詔丞相御史:「前將軍望之傅朕八年,亡它罪過,今事久遠,識忘難明(13),其赦望之罪,收前將軍光祿勳印緩,及堪、更生皆免為庶人。」而朋為黃門郎。
  (1)大司農史:大司農的屬吏。(2)黃門郎:官名。秦漢郎官給事於黃闥(宮門)之內者,稱黃門郎或黃門侍郎。(3)推:推諉;推托。(4)白見:報告見於帝。(5)下於它吏:交給其他官吏查問。(6)出休日:出宮休假日。漢制,自三署郎以上入直宮中者,十日一出休沐。(7)朋黨:以「朋黨」二字誣陷他人,始於此(周壽昌說)。(8)廷尉:官名。掌刑獄。九卿之一。(9)省(xǐng):覺悟;明白。(10)驗:審訊。(11)九卿:劉更生為宗正,九卿之一。大夫:周堪為光祿大夫。(12)決:審判。(13)識忘:言不能盡記,有遺忘者。
  後數月,制詔御史:「國之將興,尊師而重傅。故前將軍望之傅朕八年,道(導)以經術,厥功茂焉(1)。其賜望之爵關內侯,食邑六百戶(2),給事中,朝朔望(3),坐次將軍。」天子方倚欲以為丞相,會望之子散騎中郎伋上書訟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復奏「望之前所坐明白,無譖訴者(4),而教子上書,稱引亡(無)辜之詩(5),失大臣體,不敬,請逮捕。」弘恭、石顯等知望之素高節,不詘(屈)辱,建白「望之前為將軍輔政(6),欲排退許、史,專權擅朝。幸得不坐,復賜爵邑,與(預)聞政事(7),不悔過服罪,深懷怨望,教子上書,歸非於上(8),自以托師傅懷(9),終不坐(10)。非頗詘望之於牢獄(11),塞其怏怏心(12),則聖朝亡(無)以施恩厚。」上曰:「蕭太傅素剛,安肯就吏?」顯等曰:「人命至重(13),望之所坐,語言薄罪,必亡(無)所優。」上乃可其奏。
  (1)茂:美也。(2)六百戶:《元帝紀》載此詔言「八百戶」。(3)朝朔望:朔望日入朝。(4)「望之前所坐明白」二句:意謂蕭望之原本有罪,不是他人譖而訴之。(5)詩:「詞」之誤(李慈銘說)。(6)建白:建議而報告於皇帝。(7)預聞政事:給事中掌顧問應對,故謂預聞政事。(8)歸非於上:謂歸惡於天子。(9)懷:「德」之誤(王念孫說)。(10)坐:坐罪。(11)非:不也。(12)怏怏(yangyang):形容不服氣的神情。(13)人命:性命。
  顯等封以付謁者,敕令召望之手付(1),因令太常急發執金吾車騎馳圍其第(2)。使者至,召望之。望之欲自殺,其夫人止之,以為非天子意。望之以問門下生朱雲。雲者好節士,勸望之自裁。於是望之卬(仰)天歎曰:「吾嘗備位將相,年踰六十矣,老入牢獄,苟求生活,不亦鄙乎!」字謂雲曰:「游(3),趣和藥來,無久留我死!」竟飲鴆自殺。天子聞之驚,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牢獄,果然殺吾賢博!」是時太官方上晝食(4),上乃卻食,為之涕泣,哀慟左右(5)。於是召顯等責問以議不詳(6)。皆免冠謝,良久然後已。
  (1)手付:親手交給。(2)太常:官名。掌宗廟禮儀,及諸陵縣,兼掌選舉博士。執金吾:官名。掌督無三輔治安。(3)游:朱雲字游。(4)太官:官名。主管皇帝膳食。(5)慟:「動」之誤(王先謙說)。(6)詳:審也。
  望之有罪死,有司請絕其爵邑。有詔加恩,長子伋嗣為關內侯。天子追念望之不忘,每歲時遣使者祠祭望之塚(1),終元帝世。望之八子,至大官者育、鹹、由。
  (1)望之塚:沈欽韓曰:「《長安志》蕭望之墓在萬年縣東南五里古城春明門外。」
  育字次君,少以父任為太子庶子(1)。元帝即位,為郎,病免,後為御史。大將軍工鳳以育名父子(2),著材能,除為功曹(3),遷謁者,使匈奴副校尉(4)。後為茂陵令(5),會課(6),育第六。而漆令郭舜殿(7),見責問,育為之請,扶風怒曰(8):「君課第六,裁(才)自脫(9),何暇欲為左右言(10)?」及罷出,傳召茂陵令詣後曹(11),當以職事對。育經出曹,書佐隨牽育,育案佩刀曰:「蕭育杜陵男子(12),何詣曹也!」遂趨出,欲去官。明旦,詔召入,拜為司隸校尉(13)。育過扶風府門,官屬掾史數百人拜謁車下。後坐失大將軍指(旨)免官。復為中郎將使匈奴(14)。歷冀州、青州兩郡刺史(15),長水校尉(16),泰山太守(17),入守大鴻臚。以鄠名賊梁子政阻山為害(18),久不伏辜,育為右扶風數月,盡誅子政等。坐與定陵侯淳於長厚善免官(19)。
  (1)任:保舉。以父任,謂因父功績得以保任入官。太子庶子:官名。太子官屬之一。(2)王鳳(?——22):東平陵人。元後王政君之胞兄。曾任大司馬、大將軍。名父子:名父之子。功曹:官名。佐史之一。(4)副校尉:專設之官。為使匈奴中郎將之副(沈欽韓說)。(5)茂陵:縣名。在今陝西興平東北。(6)課:考核。(7)漆:縣名。今陝西彬縣。殿:最後。(8)扶風:右扶風的省稱。(9)君課第六,才自脫:意謂你考核第六(約當中下等),才勉強過關脫身。(10)左右:指同列。猶今言旁人。(11)後曹:指賊曹、決曹等。(12)男子:猶言大丈夫。意謂我不以官爵介意。(13)司隸校尉:官名。掌糾察京師百官及所轄附近各郡,相當於州刺史。(14)中郎將:官名。屬郎中令(光祿勳)。(15)郡:當作「部」。(16)長水校尉:官名。掌長水胡騎。(17)泰山:郡名。治奉高(在今山東泰安東)。(18)鄠:縣名。今陝西戶縣。名賊:謂賊之有名號者。(19)淳於長:《佞幸傳》有其傳。
  哀帝時,南郡江中多盜賊(1),拜育為南郡太守。上以育耆舊名臣,乃以三公使車載育入殿中受策(2),曰:「南郡盜賊群輩為害,朕甚優之。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之官,其(期)於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無)拘於小文。」加賜黃金二十斤。育至南郡,盜賊靜。病去官,起家復為光祿大夫、執金吾,以壽終於官(3)。
  (1)南郡:郡名。治江陵(今湖北江陵)。江:長江。(2)使車:三公官之公用車。(3)以壽終於官:《公卿表》言蕭育為執金吾一年免,與此不同。
  育為人嚴猛尚威,居官數免,稀遷。少與陳鹹、朱博為友(1),著聞當世。往者有王陽、貢公(2),故長安語曰「蕭、未結綬(3),王、貢彈冠(4)」,言其相薦達也。始育與陳鹹俱以公卿子顯名,鹹最先進,年十八為左曹,二十餘御史中丞(5)。時朱博尚為杜陵亭長,為鹹、育所攀援,入王氏。後遂井歷刺史郡守相,及為九卿,而博先至將軍上卿,歷位多於鹹、育,遂至丞相。育與博後有隙,不能終,故世以交為難。
  (1)陳鹹:陳萬年之子。本書卷六十六附其傳。朱博:本書卷八十三有其傳。(2)王陽、貢公:即王吉、貢禹。本書卷七十二有其傳。(3)結綬:系結印帶。比喻出仕作官。(4)彈冠:《王吉傳》有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之說,言其取捨相同。(5)二十餘:其下省一「為」字。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屬官。
  鹹字仲(1),為丞相史(2),舉茂材(3),好畤令(4),遷淮陽、泗水內史(5),張掖、弘農、河東太守(6)。所居有跡,數增秩賜金。後免官,復為越騎校尉、護軍都尉、中郎將(7),使匈奴,至大司農,終官(8)。
  (1)鹹:蕭鹹。張禹之婿。仲:當是「仲君」,此脫君字(李慈銘說)。(2)丞相史:丞相的屬吏。(3)茂材:即秀才。漢代選舉科目之一。(4)好畤:縣名。在今陝西乾縣東。(5)淮陽、泗水:皆漢諸侯王國名。淮陽王國治陳縣(今河南淮陽)。泗水王國治凌縣(今江蘇泗陽西北)。內史:官名。掌國民。(6)張掖、弘農、河東:皆郡名。張掖郡治得(在今甘肅張掖西北)。弘農郡治弘農(在今河南靈寶東北)。河東郡治弘農(在今山西夏縣西北)。(7)越騎校尉:武官名。漢武帝所置五校尉之一,掌越騎兵。護軍都尉:武官名。屬大司農。(8)至大司農,終官:據《公卿表》,蕭成為大司農,一年卒。
  由字子驕,為丞相西曹衛將軍掾(1),遷謁者,使匈奴副校尉。後舉賢良(2),為定陶令(3),遷太原都尉(4),安定太守(5)。治郡有聲,多稱薦者。初,哀帝為定陶王時,由為定陶令,失王指(旨),頃之,制書免由為庶人。哀帝崩,為復土校尉、京輔左輔都尉(6),遷江夏太守(7)。平江賊成重等有功,增秩為陳留太守(8)。元始中(9),作明堂辟雍(10),大朝諸侯,征由為大鴻臚,會病,不及賓贊(11),還歸故官,病免。復為中散大夫(12),終官。家至吏二千石者六七人。
  (1)衛將軍掾:衛將軍的屬吏。(2)賢良:漢選舉科目之一。(3)定陶:縣名。今山東定陶西北。(4)太原:郡名。治晉陽(在今山西太原西南)。(5)安定:郡名。治高平(今寧夏固原)。(6)復土校尉:宮名。掌治陵墓工程事。左輔都尉:官名。掌左輔治安。(7)江夏:郡名。治西陵(在今湖北新洲西)。(8)陳留:郡名。治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9)元始:漢平帝年號,共五年(公元1——5年)。(10)明堂:帝王宣明政教之處。凡朝會、祭祀、選士等大典都在此舉行。辟雍:古代大學校。(11)不及:不能勝任之意。賓讚:謂贊導九賓之禮。(12)中散大夫:官名。參與議政。
  贊曰:蕭望之歷位將相,籍(藉)師傅之恩,可謂親暱亡(無)間(1)。及至謀洩隙開,讒邪構之,卒為便嬖宦豎所圖(2),哀哉!不然,望之堂堂(3),折而不橈(4),身為儒宗,有輔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1)間:間隙。(2)圖:謀也。(3)堂堂:正直貌。(4)橈:曲也。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