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12雷雨山石草木卷_164.【漏澤】古文全文現代文翻譯

漏澤,據酈元注水經雲,姚墟東有漏澤,方十五里,綠水泓澄。凡三大澤,曲際有阜,俗謂之媯亭。側有三石穴,廣員三尺,而有通否,水自盈漏。漏則數夕之中,傾竭陂澤中矣。左右居人,識其將漏,預以水為曲拔(「水為曲拔」《水經注》卷二五作「木為曲洑」。)物障穴口,魚鱉異鱗,不可勝載矣。今按此澤漏,凡穴區別,所謂車箱漏、鼓漏、土漏、雞漏、豬漏。春夏積水,秋冬漏竭,居人知之,不過三日之中俱盡。在今兗州泗水縣治東七十里。(原缺出處,明抄本作出《七閩記》)
又 兗州東南接沂州界,有陂,周圍百里而近。恆值夏雨,側近山谷間流注所聚也,深可袤丈。屬春雨,即魚鱉生焉。或至秋晴,其水一夕悉陷其下而無餘。故彼之鄉里,或目之為漏陂,亦謂之陷澤。其水將漏,即有聲,聞四遠數十里分,若風雨之聚也。先迴旋若渦勢,然後淪入於穴。村人聞之日,必具車乘及驢駝,竟拾其魚鱉,輦載而歸。率一二歲陷,莫知其趨向及穴之深淺焉。(出《玉堂閒話》)
【譯文】

漏澤,據酈道元的《水經注》上說,姚墟東面有漏澤,方圓十五里,綠水深廣清澈。一共有三個大澤,彎曲的邊緣有座土山,當地稱它為媯亭。旁邊有三個石洞,三尺寬,不管通與不通的,水都自然充滿又自然漏掉。石洞在幾個晚上,便將澤中水全部漏干。在左右居住的人,知道它要漏的時候,預先用東西堵住洞口,捉到的魚鱉和別的水生物,用車都裝不下。今現在按照這些漏穴的樣子,可以把它們區別開來,人們分別叫它們車箱漏、鼓漏、土漏、雞漏、豬漏。澤中春夏積水,秋冬漏盡,居住在這裡的人都知道,不超過三天全都漏盡。漏澤在現在的兗州泗水縣城東七十里。
又 兗州東南和沂州交界的地方,有個大水池,周圍有近百里。每年夏天的雨水,從附近山谷中流下來注入到這裡聚集而成,大約有一丈多深。春天的雨水流入池中,立刻有魚鱉生長。到了晴朗的秋天,池中的水一個晚上就全都滲進池底而一點不剩。所以水池附近的住戶,有的人看到了水池漏水就叫它漏池,也有的人把它叫作陷澤。池水要漏的時候,立即發出聲響,聲響可傳到四周幾十里遠,就像狂風暴雨會聚在一起到來一樣。池水先旋轉,然後沉入池底的洞穴中。村裡的人聽見水池發出要漏的聲響那天,必定準備好車輛以及驢和背囊趕來,拾盡池中的魚鱉,裝滿車載滿背囊而回。池水大致一二年滲漏一次,不知道水的去向,以及洞穴的深淺。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