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五章
【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1;
〔正字〕1芻(chu)狗:或訓作「祭祀所用草偶」。王注訓作「芻(草)」與「狗」。暫從王注。
【注】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1,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2,有恩有為3。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真4;有恩有為,則物不具存5;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矣。地不為獸生芻6,而獸食芻;不為人生狗,而人食狗。無為於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7。若惠由己樹,未足任也8。
〔正字〕1造:造作。 2造立施化:有所造作、有所樹立、有所施治、有所教化。 3有恩有為(wei):有所恩惠、有所益助。 4真:樸,無知無慾。 5愛不能偏,偏必不周。 具:皆。 6則不足以備載矣。地不為獸生芻:一作「則不足以備哉。天地不為獸生芻」;或謂作「則不足以備載。天地不為獸生芻」;或謂作「則不足以被載矣。地不為獸生芻」。暫如舊。 7贍:足,養。 8若惠由己樹,未足任也:一作「若慧(惠)由己,猶未足任也」。暫如舊。 惠:恩惠。原作「慧」。「慧」通「惠」。
【文】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注】聖人與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芻狗也。
【文】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1?虛而不屈2,動而愈出。
〔正字〕1橐(tuo)籥(yue):或訓作「風箱外殼與內管」。王注訓「橐」作「排橐」,訓「籥」作「樂籥」。暫從王注。 籥:原作「龠」。一直作「籥」。非王注版本亦多直作「籥」。「龠」通「籥」。下同。 2屈:窮。
【注】橐,排橐也1。籥,樂籥也2。橐籥之中空洞,無情無為:故虛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天地之中,蕩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窮,猶若橐籥也。
〔正字〕1排橐:鼓風吹火之冶具。〔按〕據下文「若橐籥有意於為聲也,則不足以供吹者之求也」推測,王注或以「排橐」亦為吹奏之樂器。暫從前者。 2樂籥:吹管樂器。一引作「樂器」。暫如舊。
【文】多言數窮1,不如守中2。
〔正字〕1多言:非王注版本或作「多聞」,或與底本同。暫如舊。 數(shu):理數,勢數,趨勢。王注正取此義。或讀作「shuo」,訓作「屢次」。或通「速」。暫從王注。 2守中:非王注版本或作「守於中」,或與底本同。暫如舊。 中:或訓作「中虛」。王注訓作「數中」。暫從王注。
【注】愈為之,則愈失之矣。物樹其惡1,事措其言2,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也3。橐籥而守數中4,則無窮盡;棄己任物5,則莫不理。若橐籥有意於為聲也,則不足以供吹者之求也6。
〔正字〕1惡(wu):猶言「好惡」。或謂作「慧(惠)」。〔按〕「惠」乃與「惠由己樹」相應。「惡」則與「物不具存」相應。二者皆可說通。暫如舊。 2措:置。原作「錯」。「錯」通「措」。 3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也:原斷句作「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也」,其義難通。今據文意以「不理」二字屬下句讀。或謂此句當作「不慧(惠)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也」;或謂作「其惠不濟,其言不理,必窮之數也」。暫只改句讀。 不濟不言:一作「不齊不言」。暫如舊。 濟:成。 理:合理。或訓作「治」。暫從前者。 數:理數,勢數。或通「速」。暫從前者。 4守數中:或據經文而謂作「守中」。暫如舊。 5棄己任物:無為而任自然。 6供:原作「共」。一直作「供」。「共」通「供」。 此條注文,一引作:「若不法天地之虛靜、同橐龠(籥)之無心,動不從感,言不會機,動與事乖,故曰數窮;不如內懷道德,抱一不移,故曰守中」。暫如舊。
上篇 五章(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