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 襄陽懷古》(蘇洵)原文及翻譯

蘇洵 襄陽懷古
蘇洵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選
蘇洵 襄陽懷古

【原文】
我行襄陽野,山色向人明。何以洗懷抱,悠哉漢水清。遼遼峴山1道,千載幾人行?踏盡山上土,山腰為之平。道逢墮淚碣2,不覺涕亦零。借問羊叔子3,何異葛孔明4?今人固已遠,誰識前輩情?朅來萬山5下,潭水轉相縈。水深不見底,中有杜預銘6。潭水竟未涸,後世自知名。成功7本無敵,好譽真儒生。自從三子亡,草中無豪英。聊登峴山首,淚與漢流傾。

【註釋】
1峴(xian)山:也稱峴首山,在湖北襄陽縣南,東臨漢水,是襄陽的要塞。
2墮淚碣:即墮淚碑,西晉時羊祜鎮守襄陽,功績卓越,並且對待百姓恩惠有加,他死了以後當地的百姓十分傷心,在峴山上建立碑廟,以紀念他,後來的人看到此碑,無不流淚歎息。杜預因此稱此碑為墮淚碑。
3羊叔子:即羊祜,字叔子。
4葛孔明:即諸葛孔明,也就是諸葛亮。諸葛亮一度居住在南陽的鄧縣隆中,距離襄陽城西僅僅二十里。
5萬山:即漢皋山,在襄陽城西十一里。
6杜預銘:杜預,字元凱,京兆人,繼羊叔子以後出鎮襄陽,他在太康元年曾統兵滅吳,建立功業,被封為陽縣侯。他好為後世言,常說「高岸為谷,深谷為陵」,並刻石為二碑,用來記載他的功績,一個沉到萬山之下,一個立在峴山之上,並說到「焉知此後不為陵谷乎?」,後世便稱之為「杜預銘」。
7成功:指杜預建功之事,杜預以一介儒生,建立了顯赫的功業,並且立碑記載,這是所有儒生的人生理想,當然也是有才能、有抱負的蘇洵的理想。

【譯文】
我在襄陽之野行走,只見峴山的秀麗風光處處都呈現在人們眼前。拿什麼來洗去我胸中鬱積的煩惱愁緒呢?只見那滔滔的漢水清澈見底,不停地奔走。峴山上那長長的山間道路,千載以來有幾個人行走過呢?踏遍了山上的每一寸土地,山腰也為之變得平坦起來。在上山的道上看到了那塊著名的墮淚碑,我感慨叢生,不覺間涕淚齊下。借問一下羊叔子,您和那隱居在此的諸葛亮都一樣地施展了才能,建立了功績,其中有什麼區別呢?現在距離他們已經非常遙遠,有誰識得前輩們的才情呢?我來到萬山下面,只見水波縈繞,潭水深不見底,那下面應該有杜預的碑銘。潭水至今也沒有乾涸,杜預的聲名自然也就廣傳後世。杜預以一介儒生建立了這無人可敵的蓋世功績,這份榮譽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儒生。自從這三位前輩去世以後,草野之中再也沒有像他們一樣的英雄豪傑產生了。如今我也登上了這峴山的頂峰,卻只有臉上的淚水和那漢水一同縱橫交流。

【評析】
嘉祐元年(1056),蘇洵以文章得到歐陽修的讚賞和推薦,一時名滿京師,但其後求官之事卻一直沒有著落,他十分失望。嘉祐二年(1057),蘇洵之妻亡故,他攜帶二子回蜀地奔喪。嘉祐三年(1058),朝廷找蘇洵試策,他以老病為借口不往,嘉祐四年(1059),朝廷再次下令,朋友們也紛紛勸告,蘇洵只好攜帶二子再次赴京。途經三峽,一路上風景秀美,蘇洵父子一路詩文唱和,寫下了很多詩作。這首詩就是嘉祐五年(1060),他們經過襄陽時所作。他們登上風景秀麗的峴山,又面對著滔滔奔流的漢水,山上的古跡名勝勾起作者的無限感慨和懷想,引發了蘇洵年歲已老,功業無成的憂傷,於是便寫下了這首懷古散文。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