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諱辯》(韓愈)詩篇全文翻譯

韓愈 諱辯
韓愈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選
韓愈 諱辯

【原文】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1。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2:「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聽者不察也,和而倡之3,同然一辭4。皇甫浞曰5:「若不明白6,子與賀且得罪7。」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諱8。」釋之者曰:「謂若言『征』不稱『在』言『在』不稱『征』是也9。」律曰:「不諱嫌名十。」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丘與』之類是也。」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犯二名律乎?為犯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夫諱始於何時?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歟?周公作詩不諱;孔子不偏諱二名;《春秋》不譏不諱嫌名。康王釗之孫實為昭王;曾參之父名皙,曾子不諱「昔」。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諱?將諱其嫌,遂諱其姓乎?將不諱其嫌者乎?漢諱武帝名「徹」為「通」,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為某字也?諱呂後名「雉」為「野雞」,不聞又諱治天下之治為某字也。今上章及詔,不聞諱「滸」、「勢」、「秉」、「機」也。惟宦官宮妾乃不敢言「諭」及「機」,以為觸犯。士君子言語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於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士為可邪?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則務勝於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勝周公、孔子、曾參,乃比於宦官宮妾,即是宦者宮妾之行孝於其親,賢於周公、孔子、曾參者耶?

【註釋】
1李賀:字長吉,河南昌谷(今河南宜陽)人。中唐著名詩人,頗得韓愈賞識。舉進士:應進士科考試。
2毀之:詆毀他。
3不察:不加分辨。和而倡之:隨聲附和。
4同然一辭:眾口一詞。
5皇甫浞(zhuo):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元和進士,曾任工部郎中。
6明白:講清楚。
7且得罪:將要得到無視「避諱」這種禮法習俗的罪名。
8二名不偏諱:名字中的兩個字不單避諱其中的一個字。
9言『征』不稱『在』:孔子之母名征在,孔子在用到這兩個字時,用了「征」字就不連用「在」字。
十不諱嫌名:不避諱與名字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作法制:制定禮法制度,此指避諱的各種具體辦法。
康王釗:周康王名劍。之孫實為昭王:其孫名瑕,後謚昭王。
曾參:字子輿,孔子弟子,事親至孝,性又謹慎,每日必三省其身。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稱之為「宗聖」。曾皙:名點,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曾參之父。
漢諱武帝名「徹」為「通」:漢武帝名徹,漢代為避其諱,改「徹」為「通」。如「蒯徹」改為蒯通,「徹侯」改為通侯。
今上章及詔:當今臣下給皇帝的奏章和朝廷發佈的詔令。滸:唐高祖李淵小名虎。勢:唐太宗名世民。秉:唐高祖李淵之父名昺。機:唐玄宗名隆基。
諭:唐代宗名豫。機:唐玄宗名隆基。故當時宦官、宮妾不敢說「諭」和「機」。
君子:泛指品德端正的知識分子。言語行事:說話、辦事。
無譏:不受別人譏諷嘲笑。
卒不可勝:最終也不可超越。
比於:並列於。

【譯文】
我寫信給李賀,勸他參加進士考試。李賀準備考進士,已有點名氣,與他爭名的人攻擊他,說:「李賀的父親名叫晉肅,李賀不參加進士考試是對的,勸他應試的人是不對的。」聽了這話的人也不加分析考慮,隨聲附和,異口同聲。皇甫浞對我說:「如果不把這件事分辨清楚,您與李賀將蒙受罪名。」我回答:「是這樣。」
「嫌名律」規定:「兩個字的名字只避諱其中的一個字。」解釋律令的人說:「孔子的母親名『征在』,言『征』字不言『在』字,言『在』字不言『征』字。」律令又說:「不避諱同音字。」解釋的人說:「是指例如『禹』字與『雨』字,『丘』字與『』字這一類。」如今李賀的父親名晉肅,李賀去參加進士考試,是犯了「二名律」呢?還是犯了「嫌名律」呢?父親名叫晉肅,兒子就不能考進士,如果父親名字叫「仁」,兒子就不能做人了嗎?
避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創立禮法制度來教化天下的人,不就是周公、孔子嗎?周公作詩不避諱父兄之名,孔子對他母親的名字「征在」的單字出現也不避諱,《春秋》中也不譏諷不避諱同音字。周康王姬釗的孫子,謚號為昭王。曾參的父親名叫皙,曾參也不諱「昔」字。周朝有個人叫騏期,漢朝有個人叫杜度,像這種情況他們的兒子應如何去避諱?是避諱同音,連姓都改了呢?還是不避諱與名字同音的字呢?漢朝為避諱武帝劉徹的名字徹,就將「徹」改為「通」,但沒聽說他們將車轍的「轍」字改成什麼字。為了避諱呂後的名字雉將「雉」叫做「野雞」,但沒聽說又將治理天下的治字改成什麼字。現在的奏章和詔書,沒有聽到避諱「滸」、「勢」、「秉」、「機」這幾個字。只有宦官宮女們,才不敢說「諭」字和「機」字,認為說了就是觸犯了代宗與玄宗的名諱。君子談話做事,應遵守什麼禮法呢?現經過對律令的質詢,對國家典章的稽考,李賀去考進士是可以呢?還是不可以呢?
凡是侍奉父母能如曾參那樣,就無可指責了。做人能夠像周公、孔子,也算是到頂點了。現今的讀書人,不努力學習曾參、周公、孔子的品行,卻在避諱父母名字這一點上,要超過曾參、周公、孔子,足見他們的糊塗了。那周公、孔子、曾參,終究是超越不了的。要在避諱上超越周公、孔子、曾參,就是在與宦官宮女攀比了。那麼這些宦官宮女對他們親人的孝順,還能勝過周公、孔子、曾參嗎?

【評析】
封建時代,對於帝王和尊長的名字,需用其他字代替,而不能直接寫或說,這叫做避諱。如果有人違犯便會受到批判。所以,才華橫溢的詩人李賀,只因為他父親的名字晉肅的「晉」與進士的「進」同音,便不能參加進士科考試而取得功名。對此,韓愈十分氣憤,在此文中,他雖然不敢直接反對避諱,但引用經典和法律,對避諱過多表示反對。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