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范曄詩》(鮑照)譯文賞析

范曄
鮑照
系列:古詩三百首
贈范曄詩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註釋
  
驛使:傳遞書信、文件的使者。
  
隴頭:隴山,在今陝西隴縣西北。
譯文
  
折梅花的時候恰好遇到信使,
  
於是將花寄給你這個身在隴頭的好友(指范嘩)。
  
江南也沒什麼(可以相贈),
  
且送給你一枝報春的梅花吧 。
鑒賞
  
古今吟詠嶺梅詩詞不下千章,最早的是晉代陸凱《贈范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直隸南雄州志》載,南雄城南有寄梅驛,即取折梅逢驛使詩語。該驛曾經宋紹興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錫綸有《寄梅驛》詩云:「一枝春可當人情,投贈南州艷此清。妙是不登供帳例,香風千古被征行。」
  
陸凱是三國時人。《三國誌.陸凱傳》載:「陸凱,字敬風,吳郡吳人也。丞相遜族子也。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領兵雖統軍眾,手不釋書。……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珠崖,斬獲有功,遷為建武校尉。」又《三國誌.孫權傳》載:「赤烏四年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儋耳。」
  
這首詩當是陸凱率兵南征度梅嶺時所作。他在戎馬倥傯中登上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於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嘩,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就出現了折梅賦詩贈友人的一幕。他那「雖統軍眾,手不釋書」的儒將風度躍然出現在讀者眼前。
  
《贈范嘩》寥寥2 0字,簡樸中道出了真摯的友情,平淡中顯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為梅花的象徵,向人們預示著美好的春天即將來臨,祝願人們的美好祈望定能實現。
  
范曄是誰?南北朝劉宋時有個編寫《後漢書》的范曄,但他距三國近200年,肯定不是這個范曄,而是三國另一個范曄。有的人則認為范嘩是劉宋時的范嘩,而陸凱不是三國吳的陸凱,而是劉宋時的另一個陸凱。熟是熟非,有待考證。
  
陸凱這首詩不過二十個字,卻包含無限的詩趣和感情。當陸凱懷念范曄的時候,為了表達高潔與純摯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傳遞書物的信使帶給范曄,所謂隴頭人,因為范曄時在陝西長安,隴山在陝西隴縣,所以用隴頭人以代。不言而喻,陸凱折花遙贈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馳名於世的。隱居西湖的林逋有詠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韻的寫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豐文萃,但陸凱認為別的禮物不足以表達他對范曄的情感,所以說江南沒有什麼可貴的東西堪以相贈,唯有先春而至為報春訊的梅花是最適當的,因而遙遙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徵他們之間的崇高友誼。大概人陸凱贈詩開始,「一枝春」就成為梅花及贈別的代稱了。可見影響的深遠。唐宋以下歷代詩人都有類似的吟詠,劉克莊寫道:「輕煙小雪孤行路,折滕梅花寄一枝」,是襲取了陸凱的意境;高啟寫道:「無限春愁在一枝」,是套用了陸凱詩以寄托感情。後來連唱曲的詞牌也取了《一枝春》的曲名。《武林舊事》就曾記有一段故事:「除夕,小兒女終夕嬉戲不寐,謂之守歲,守歲之詞雖多,極難其選,獨楊守齊《一枝春》最為近世所稱。」可見一首小詩也有傳世的藝術魅力。它的藝術美在於樸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節,特定的環境,把懷友的感情,通過一種為世公認具有高潔情操的梅花表達出來,把抽像的感情與形象的梅花結為一體了。(曾敏之)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