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汲鄭列傳》
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其先鄭君嘗為項籍將,籍死,已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詔。詔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鄭君死孝文時。鄭莊以任俠自喜,脫張羽於厄,聲聞梁楚之間。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莊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莊稍遷為魯中尉、濟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為右內史。以武安侯、魏其時議,貶秩為詹事,遷為大農令。
莊為太史,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執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莊廉,又不治其產業,仰奉賜以給諸公。然其饋遺人,不過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於己。未嘗名吏與官屬言若恐傷之聞人之善言進之上唯恐後。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稱鄭莊。鄭莊使視決河,自請治行五日。上曰:「吾聞『鄭莊行,千里不繼糧』,請治行者何也?」然鄭莊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
及晚節,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僦人,多逋負。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其事,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頃之,守長史。上以為老,以莊為汝南太守。數歲,以官卒。
鄭莊、汲黯始列為九卿,廉,內行修潔。此兩人中廢,家貧,賓客益落。及居郡,卒後家無餘貲財。莊兄弟子孫以莊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鄭當時,字莊,陳郡人。他的祖先鄭君曾經為項籍的屬將;項籍兵敗而死,鄭君不久便歸附了漢。漢高祖劉邦命令登記項籍舊將的姓名、履歷。唯獨鄭君沒有奉行詔令登記。劉邦下詔拜已登記履歷者為大夫,而貶逐了鄭君。鄭君死於漢文帝的時候。鄭莊以好行俠義之事而自喜。因為在張羽困難時予以救助,從而聞名於梁、楚地區。漢景帝時擔任太子舍人的職務。每五天休假的時候,常在長安的城郊朋友之處存放馬匹,以邀請和酬謝賓客,夜以繼日,直至次日凌晨,還常恐怕應酬不周。
鄭莊喜好黃帝、老子的學說,敬慕年長厚道的人。唯恐不能相識,雖然年紀輕。官品低微、然而他交往相識的都是祖父一輩,並在全國很有名氣的人。漢武帝即位之後,鄭莊先後晉陞為魯國中尉、濟南太守、江都國相,後升至九卿中右內史之職。因為武安侯田(蟲分)。魏其侯竇嬰的議論,被貶職為詹事,再陞遷為大農令。
鄭莊任太史時,告誡屬下說:「客人到來,沒有貴賤之分,不應將任何人拒之門外。」他對客人都能以賓主的禮節對待,這是因為他很注意尊重地位低下的人。鄭莊很廉潔,不喜歡購置產業,只靠皇上的賞賜供給門客。然而贈給他人物品,不過竹器和食物而已。每次朝見皇上,有機會便要稱道國中的忠厚長者。他推薦士人及其官屬的丞、史,當審查其言行時,常常以賢於自己的事情作例證。從來不以名字稱呼屬吏。與官屬談話,唯恐使對方受到傷害。聽到他人好的言論,便立即進獻皇上,唯恐拖延。崤山以東的士人們因此一致稱道鄭莊。鄭莊的使者巡視黃河決口的情況,自己請求準備五天。武帝說:「我聽說:『鄭莊出外視察,即使有千里之遙,也不要求提供糧食』,請求準備行裝的是什麼人?」然而鄭莊在朝廷上,常常趨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極力討論是否妥當。
在晚年時,漢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邊的少數部族,國家支出的費用很多,國家財政愈來愈匱乏。鄭莊所任用的賓客利用大司農的貨物營利,欠了公家許多債務。司馬安任淮陽太守,揭發了此事,鄭莊因此被治罪,贖罪後免官為平民百姓。不久,試用為丞相長史。武帝認為他年經太大,任命為汝南太守。數年之後死於任上。
鄭莊、汲黯開始列位九卿的職位,清廉而能自我檢省。後來兩人中途被免去官職,家中貧困,賓客愈來愈少。及至在郡中任長官,死後家中沒有餘下財物。鄭莊兄弟的子弟因為鄭莊的緣故,官至兩千石的有六、七個人。(劉洪波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