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第04卷 《鄙俗不及風雅 淡泊反勝濃厚》古文釋義

第四卷 鄙俗不及風雅 淡泊反勝濃厚

【原文】
袞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風;漁樵路上,著一袞衣的朝士,轉添許多俗氣。故知濃不勝淡,俗不如雅也。

【譯文】
在冠蓋雲集的高官顯貴之中,如果能出現一位手持藜杖身穿粗布衣裳的雅士,自然就會增加無限清高風采;在漁子樵夫靠勞力討生活的場合中,假如加入一個朝服華麗的達官,反而大煞風景增加很多俗氣。由此可見,榮華富貴並不如淡泊寧靜,紅塵俗世並不如山野風雅。

【解說】
古代有清流與朝官兩立的傳統,在清議之士這裡,形成一種心理定勢,彷彿一為官便俗,一入林便清。事實上,決非在朝無雅士,山林無俗輩,關鍵要看人的品性是高雅還是低俗。從實際效果看,清議之士中有很多人真正是空口不辦事,甚至常常貽誤國家大事,而在朝官員不乏忍辱負重,鞠躬盡瘁,為國為民造福之士,這中間,怎一個「雅俗」了得!

【例解】
不為身外之物所牽累
一個活得灑脫的人,不應為身外之物所牽累,不受富貴名利的誘惑,我行我素,也正如莊子在《則陽篇》中描述聖人那樣:
「聖人,他們潛身世外能使家人忘卻生活的清苦,他們身世顯赫能使王公貴族忘卻爵祿而變得謙卑起來。他們對於外物,與之和諧歡娛;他們對別人,樂於溝通,混跡人世而又能保持自己的真性;有時候一句不說也能用中和之道給人以滿足,跟人在一塊兒就能使人受到感化,父親和兒子都各得其宜,各自安於自己的地位,而聖人完全是清虛無為地對待周圍所有的人。聖人的想法跟一般人的心思,相比起來差距很遠。」

於敏中不忘菜根味
清代學者於敏中在自己耕耘的菜園門口,貼著這樣一聯:
今日正宜知此味;
當年曾自咬其根。
古語有云:「心靜而菜根香。」對聯把這一意思嵌進其中,自勉自勵之情相當明顯。從下句可以看到,當年作者的生活相當窮困,看來,現在的景況和從前是大不一樣了,但他仍不忘菜根的味,而且強調「正宜知此味」。這種甘於淡泊的精神,是可貴的。此聯確實為小菜園增添了光彩,有一句格言說:「人嚼得爛菜根,則百事可做。」意思是一個人如果能吃苦耐苦,那麼,在生活的道路上,便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