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禮記》18《趙文子與叔譽觀平九原》古文翻譯成白話文

趙文子與叔譽觀平九原

趙文子與叔譽觀平九原(1)
——為官清廉者有幾多

【原文】

趙文子與叔譽觀乎九原2。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3,吾誰與歸?」叔譽日;「其陽處父乎5?」文子曰:「行並植於晉國,不沒其身,其知不足稱也(6)。」其舅犯乎?」文子曰:「見利不顧其君,其仁不足稱也。我則隨武子(7)」。利其君,不忘其身;謀其身,不遺其友。」晉人謂文子知人。文於其中退然如不勝衣(8),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諸其口(9)。所舉於晉同管庫之十七十有餘家(10)。生不交利(11),死不屬其子焉(12)。

【註釋】

1本節選自《檀弓》下。2叔譽:即羊舌肸(xi),晉國人夫,字叔向。3作:起。這裡的意思是復活。(4)吾誰與歸.我追隨誰呢?5其:大概。陽處父:晉國人大、(6)並:專橫。植;同「直」,剛直。沒:終。知:同「智」。(7)則;傚法。隨武子;晉國卿,即士會,字季。(8)中:身體。退然:柔弱的樣子。(9)吶吶(ne)然:言語遲緩的樣子。(10)管:鎖鑰。管庫之士:管理所藏的小官。(11)交:同「徼」,求。(12)屬:同「囑」,托付。

【譯文】

  
趙文子和叔譽一同到九原去巡視。趙文子說:「死了的人如果能復活,我跟隨誰好呢?」叔譽說「跟隨陽處父可以吧?」趙文子說:「他在晉國專橫剛直,不得善終,他的才智不值得稱道。」叔譽說;『那跟隨舅犯呢?」趙文子說「他見到利益就不顧自己的國君,他的仁德也不值得稱道。我還是跟隨武子吧。他能為國君謀利益,又能顧全自己的福利;即為自己打算,又不忘記朋友。」晉國人稱趙文子很瞭解人。趙文子身體柔弱得像穿不起衣服,說起話來遲鈍得像說不出口一樣。他為晉國推薦了七十多個管理倉庫的小官。這些人生前不貪求私利,臨死時也沒有托請誰照顧自己的孩子。

【讀解】

  
為官清廉是一種美德。這是人所共知的,但能做到並做得徹底的人並不多。

  
當了官,手中便有了權;有了權,就意味著有人來巴結奉承,送禮行賄;有了權,也意味著有了謀取私利的方便,既可以為自己,也可以為自己的親戚朋友。因此,這世上不願做官的人不多,想當官卻又當不了好官的人很多。

  
有個七品芝麻官兒有句名言說:「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話一點兒不錯,但並不完全對。當官不僅僅要為百姓著想,為老百姓謀福利,而且首先要稱職,要有佔據那個權力地位的真才實幹。他的首要任務是運用權力來盡到自己應盡的職責,而不是謀取私利。他的權力並不屬於他個人,不是他的私有財產,自然不能用來為他自己服務。

  
不過,道理歸道理,現實歸現實。道理上講得通的東西;在現實中不一定行得通;在現實中行得通的東西,往往在道理上說不通。世上的事就是這麼奇怪。自古以來,人們不斷樹立趙文子一類的榜樣,但貪官污吏依然層出不窮,因為權力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