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史記楚元王世家第二十】原文及譯文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李克剛 戴孟姣 譯注
原文和註釋 譯文
楚元王劉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1,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長兄伯,伯蚤卒2。始高祖微時3,嘗辟事4,時時與賓客過巨嫂食5。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為羹盡6,櫪釜7,賓客以故去。已而視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為帝,封昆弟8,而伯子獨不封。太上皇以為言9,高祖曰:「某非忘封之地 十,為其母不長者耳(11)。」於是乃封其子信為羹頡侯(12)。而王次兄仲於代(13)。
[註釋]1《漢書》作同父,言同父,即言異母。2蚤:同「早」。 3微:卑微,低下。4辟:同「避」,逃避。 5巨嫂:長嫂,大嫂。巨,大。 6詳:通「佯」,假裝。7櫪釜:刮鍋邊出聲。釜,鍋。 8昆弟:兄弟。 9太上皇: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這裡指劉邦的父親。 十某:謙稱。 (11)不長者:不像長輩的樣子。 (12)羹頡侯:漢高祖七年封。羹頡,羹盡之意。(13)次兄:二哥,名喜,字仲。其子劉濞,後改封吳王。代:漢封國,在今河北省境,轄雲中、雁門、代三郡五十三縣,其都在今河北蔚縣東北。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平定陳豨叛亂,立於恆(即後來的文帝)為代王,都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北)。

高祖六年1,已禽楚王韓信於陳2,乃以弟交為楚王,都彭城3。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4。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
[註釋]1高祖六年:前201年。 2禽:同「擒」。楚王韓信:即後來淮陰侯韓信。 3彭城:縣名。故城在今江蘇省徐州市。 4郢:《漢書》作郢客。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為薄太后服私*1,削東海郡2。春,戊與吳王合謀反3,其相張尚、太傅趙夷吾諫,不聽。戊殺尚、夷吾,起兵與吳西攻梁4,破棘壁5。至昌邑南6,與漢將周亞夫戰7。漢絕吳、楚糧道,士卒饑,吳王走,楚王戊自殺,軍遂降漢。
[註釋]1坐:因犯……罪。薄太后:漢高祖之姬,漢文帝之母。服:服喪。 2東海郡:治所在今山東省郯城縣北。轄境相當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市、江蘇邳縣以東和江蘇宿遷、灌南以北地區。 3吳王:劉濞,劉邦次兄劉喜之子。 4梁:漢封國。都城在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南。 5棘壁: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永城縣西北。 6昌邑:縣名,故城在今山東金鄉縣西北。 7周亞夫:(?——前143年)西漢名將。沛縣人。周勃之子。初封條侯。文帝時為河內太守,景帝時任太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有功,遷為亟相。
漢已平吾、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續吳1,以元王子禮續楚。竇太后曰2:「吳王,老人也,宣為宗室順善3。今乃首率七國,紛亂天下,奈何續其後!」不許吳,許立楚後。是時禮為漢宗正4。乃拜禮為楚王,奉元王宗廟,是為楚文王。
[註釋]1德侯:名廣,代王劉仲之子、吳王濞之弟。 2竇太后: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之母。3順善:遵守法度的表率。順,順從,引申為「效忠」。善,慈善。引申為「行善」。4宗正:官名。 5奉:供奉,即祭祀之意!宗廟:帝王、諸侯祭祀祖先的處所。亦作王室的代稱。
文王立三年卒,子安王道立。安王二十二年卒,子襄王注立。襄王立十四年卒,子王純代立。王純立,地節二年1,中人上書告楚王謀反2,王自殺,國除,入漢為彭城郡。
[註釋]1地節二年:為前68年。地節為漢宣帝年號。2中人:即宮人。
趙王劉遂者,其父高祖中子,名友。謚曰「幽」。幽王以憂死,故為「幽」。高後王呂祿於趙1,一歲而高後崩。大臣誅諸呂呂祿等2,乃立幽王子遂為趙王。
[註釋]1高後:即呂後,漢高祖劉邦的正後,漢惠帝之母。王:封王,使王。2諸呂:呂後諸兄弟幾家族子弟稱諸呂。
孝文帝即位二年1,立遂弟辟彊,取趙之河間郡為河間王2,是為文王。立十三年卒,子哀王福立。一年卒,無子,絕後,國除,入於漢。
[註釋]1孝文帝,即漢文帝劉恆,漢王期自稱「以孝治天下」,所以自惠帝以後,都在謚號上加個「孝」字。 2河間郡,治所在樂成(今河北省獻縣東南)。
遂既王趙二十六年,孝景帝時坐晁錯以適削趙王常山之郡1。吳、楚反,趙王遂與合謀起兵。其相建德、內史王悍諫。不聽。遂燒殺建德、王悍,發兵屯其西界,欲待吳與俱西。北使匈奴2,與連和攻漢。漢使曲周侯酈寄擊之3。趙王遂還,城守邯鄲4,相距七月。吳楚敗於梁,不能西。匈奴聞之,亦止,不肯入漢邊。欒布自破齊還5,乃並兵引水灌趙城。趙城壞,趙王自殺,邯鄲遂降。趙幽王絕後。
[註釋]1晁錯(前200——前154年):西漢政論家。 2匈奴: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3曲周:縣名。故城在今河北省曲周縣東北。 4邯鄲:趙都。故城在今河北省邯鄲市。5欒布:西漢梁人。文帝時為燕相。
太史公曰:國之將興,必有禎樣,君子用而小人退。國之將亡,賢人隱,亂臣貴。使楚王戊毋刑申公1,遵其言,趙任防與先生2,豈有篡殺之謀,為天下僇哉3?賢人乎,賢人乎!非質有其內,惡能用之哉?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誠哉是言也!
[註釋]1使:假如。 2防與先生:人名。3僇:通「戮」。殺戮,侮辱。此處治指罪人。
楚元王劉交,是高祖的同母小弟,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大哥名伯,伯早就死了。當初高祖微*的時候,曾經為了躲避難事,常常和賓客路過大嫂家去吃飯。大嫂討厭小叔,小叔和賓客來家時,大嫂假裝羹湯已吃完,用勺子刮鍋,賓客因此離去。過後看鍋裡還有羹湯,高祖從此怨恨大嫂。等到高祖當了皇帝,分封兄弟,唯獨不封大哥的兒子。太上皇為孫子說情,高祖說:「我不是忘記封他,因為他的母親太不像長輩了。」於是才封她的兒子信為羹頡侯。封二哥仲為代王。
 

 
 
 
 

高祖六年,在陳縣逮捕楚王韓信以後,就封小弟交為楚王,定都彭城。交在位二十三年去世,兒子夷王郢繼位。夷王在位四年去世,兒子王戊繼位。
 
 
王戊即位二十年,冬天,因在為薄太后服喪期間犯了私*罪,削去東海郡封地。第二年春天,戊和吳王合謀反叛,他的相國張尚、太傅趙夷吾諫阻,不聽從。戊殺了張尚、趙夷吾,起兵和吳王向西攻打梁國,攻佔了棘壁。行至昌邑南邊,和漢將周亞夫接戰。漢軍截斷了吳、楚軍的糧道,士兵飢餓,吳王敗走,楚王戊自殺,吳、楚軍就投降了漢軍。
 
 
 
 
漢軍已經平定吳、楚叛亂,孝景帝想讓德侯廣的兒子繼承吳國的王位,讓元王的兒子禮繼承楚國的王位。竇太后說:「吳王,是老一輩人,理應為宗室效忠從善。如今卻帶頭率領七國叛亂,擾亂天下,為什麼還要接續他的後代!」不允許立吳王的後代,只准許立楚王的後代。當時禮是漢朝的宗正,於是封禮為楚王,供奉元王的宗廟,這就是楚文王。
 
 
文王即位三年去世,兒子安王道繼位。安王在位二十二年去世,兒子建王注繼位。襄王在位十四年去世,兒子王純繼位。王純繼位後,地節二年,宦官上書告楚王謀反,楚王自殺,國號被廢除,封地收歸漢朝改為彭城郡。
 
趙王劉遂,他父親在高祖的兒子中排行居中,名友,謚號為「幽」。幽王因為憂傷而死,所以謚號為「幽」。高後把呂祿封在趙地為王,一年而高後去世。大臣誅殺呂祿等呂氏家族,於是立幽王的兒子遂為趙王。
 
孝文帝即位二年,立遂的弟弟辟彊,割去趙國的河間郡為河間王,這就是文王。在位十三年去世,兒子哀王福繼位。福一年去世,無子,絕後,國號被廢除,封地收歸漢朝。
 

遂已經為趙王二十六年,孝景帝的時候,因為犯有過失被晁錯削去他的常山郡。吳、楚叛亂,趙王就和他們合謀起兵。他的相國建德、內史王悍諫阻,不聽從。就燒死建德、王悍,發兵駐屯在趙國的西部邊界,想等待吳軍一起西進。並派人到北邊的匈奴,想聯合匈奴進攻漢朝。漢朝派曲周侯酈寄攻擊趙國。趙王遂退回來,據守邯鄲,對峙七個月,吳、楚軍在梁國被打敗,不能西進。匈奴聽到這個消息,也停止發兵,不肯進入漢朝邊界。欒布從打敗齊國的前線返回來,就和酈寄合兵引水灌趙國的都城。趙的都城被水泡壞,趙王自殺,邯鄲於是投降。趙幽王斷絕了後代。
 
太史公說:國家將要興起的時候,一定有吉祥的預兆,君子被重用,小人被斥退。國家將要滅亡的時候,賢人隱退,亂臣顯貴。如果楚王戊不刑罰申公,聽了他的話,趙王任用防與先生,哪會有篡殺的陰謀,遭天下人殺戮呢?賢人啊!賢人啊!不是本質賢能的君王,怎能任用你們呢?太重要啦!「國家的安危在於發出的政令,國家的存亡在於任用的大臣,」這話實在太對了。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