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伶傳》(侯方域)古文翻譯成現代文

作者或出處:侯方域
古文《馬伶傳》原文:
馬伶者,金陵梨園部也。金陵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當太平盛時,人易為樂,其女士之問桃葉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錯也。梨園以技嗚者,無慮數十輩,而其最著者二:曰興化部,曰華林部。
一日新安賈合兩部為大會,遍征金陵之貴客文人與夫妖姬靜女,莫不畢集。列興化於東肆,華林於西肆,兩肆皆奏《鳴鳳》,所謂椒山先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墜疾徐,並稱善也。當兩相國論河套,而西肆之為嚴嵩者曰李伶,東肆則馬伶。坐客乃西顧而歎,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復東。未幾更進,則東肆不復能終曲。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己易衣遁矣。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興化部又不肯輒以易之,乃竟輟其技不奏,而華林部獨著。
去後且三年,而馬伶歸,遍告其故侶,請於新安賈曰:「今日幸為開宴,招前日賓客。願與華林部更奏《鳴鳳》,奉一日歡。」既奏,已論河套,馬伶復為嚴嵩相國以出,李伶忽失聲,匍匐稱弟子。興化部是日遂凌出華林部遠甚。
其夜,華林部過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無以易李伶。李伶之為嚴相國至矣,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馬伶曰「固然。天下無以易李伶,李伶又不肯授我。我聞今相同昆山顧秉謙者,嚴相國儔也。我走京師,求為其門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國於朝房,察其舉止,聆其語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為師也!」華林部相與羅拜而去。
馬伶名錦,字雲將。其先西域人,當時猶稱馬回回雲。
侯方域曰:異哉!馬伶之自得師也。夫其以李伶為絕技,無所幹求,乃走事昆山,見昆山猶之見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嗚呼!恥其技之不若,而去數千里,為卒三年。倘三年猶不得,即猶不歸爾。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須問耶?


《馬伶傳》現代文全文翻譯:
馬伶是金陵戲班子裡的演員。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國家設置的百官還都在這裡,而又處在太平盛世,人們容易尋歡作樂。那些男男女女探訪桃葉渡,遊覽雨花台,腳踩腳多得數不清。戲班因技藝高超而出名的,大約有幾十個,而其中最著名的有兩個:一個叫興化部,一個叫華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會合這兩個戲班子,辦了一個大堂會,廣泛邀請了金陵城裡的貴客文人和那些艷麗的婦人、嫻靜文雅的才女,這些人全都會集在一起。興化部被安排在場子的東面,華林部安排在場子的西面。兩邊的場中都演出《鳴風記》,這場戲演出的就是人們稱為椒山先生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時,雙方的演唱都符合節拍,講究音律,曲調的高低快慢,變化很多,都稱得上很好。當演到兩位相國爭論是否收復河套的情景,西面戲台扮宰相嚴嵩的演員,是李伶,東面戲台則是馬伶。坐著的客人就看著西面的戲台讚歎,有的人還大聲呼喊叫人拿酒來,有的人移動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戲台,頭不再轉向東面。演出繼續進行不多久,東面的戲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詢問其中的緣故,原來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恥辱,已經卸妝逃走了。馬伶是金陵城裡善於演唱的演員。他走了以後,興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換他,竟然就停止演出,從此在金陵只有華林部獨自著名。
走後將近三年,馬伶又回來了,告知他昔日演戲的所有夥伴,並向那新安商人請求說:「希望今天能為我開一次宴會,再招來上次那些賓客,我願意與華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鳴風記》,敬獻一日的歡樂。」演出開始後不久,又演到爭論是否收復河套,馬伶再次扮相國嚴嵩登場演出。李伶忽然失聲驚叫,匍匐上前,對著馬伶自稱弟子。在這一天,興化部的名聲於是大大地超過了華林部。
當天晚上,華林部的人來拜訪馬伶,說:「您雖是當今十分優秀的演員,可本來是不可能超過李伶的。李伶扮演嚴相國已好到了極點,您又是從哪兒學來的演技而超過李伶了呢?」馬伶說:「的確是這樣,現在天下的演員不可能超過李伶,而李伶當時又不肯把演技傳授給我。我聽說當今的相國昆山顧秉謙,是嚴相國一類的人。我跑到京城,請求在他門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裡侍奉他,觀察他的行為舉止,細聽他的講話,時間長了就掌握了他的特點,這就是我求師的方法。」華林部的人一起向馬伶羅列而拜,然後離去。
馬伶,名錦,字雲將,他的祖先是西域人,當時還稱他為馬回回。
侯方域說:真是不尋常啊,馬伶自己這種求師的經歷。他認為李伶的演出已是絕技,無處能學到超過他的技藝,竟然跑去侍奉顧秉謙,見到顧秉謙就猶如見到了嚴嵩一樣,讓嚴嵩本人來教演嚴嵩的人,怎麼能不精妙呢?嗚呼!恥於自己的技藝不如人家,就遠走幾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還不能學到要學的東西,就仍然不回來。他的意志如此堅定,技藝的精湛又何須再問呢?
【註釋】
[1]文章寫馬姓演員不能勝人,負氣出走,長期深入社會生活,從而演技大進,扮演人物非常逼真,說明了戲劇表演中的一個深刻道理:要獲得成功,必須長期觀察體驗生活。文章選材集中,簡繁得當,先敘兩次會演,馬伶始敗終勝,後借馬伶答同敘其緣由,頗有章法。
[2]金陵:南京市舊名。梨園部:戲班。《新唐書·禮樂志》:唐玄宗「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號梨園弟子。」後世因稱戲劇團體為梨園。
[3]明之留都:明代開國時建都金陵,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金陵為留都,改名南京,也設置一套朝廷機構。
[4]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白虎通義·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為天下求福報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也;五穀眾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穀之長,故立稷而祭之也。」後來遂用作國家之代稱。這裡仍用本義。
[5]問:探訪。
[6]趾相錯:腳印相交錯,形容遊人之多。
[7]無論:大概,約計。
[8]新安:今安徽歙(she射)縣。賈(gǔ古):商人。
[9]征:召集。
[10]妖姬:艷麗女人。靜女:語出《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指少女。
[11]畢集:都來了。
[12]肆:店舖,這裡指戲場。
[13]《鳴鳳》:指明傳奇《鳴鳳記》,傳為王世貞門人所作,演夏言、楊繼盛諸人與權相嚴嵩鬥爭故事。椒山先生: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容城(今屬河北省)人,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彈劾嚴嵩被害。
[14]迨(dia代):等到。半奏:演到中間。
[15]引商刻羽:演奏音樂。商、羽,古五音名。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16]抗墜疾徐:聲音高低快慢。《禮記·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隊(墜)。」孫希旦集解引方氏愨曰:「抗,言聲之發揚;隊,言聲之重濁。」
[17]兩相國論河套:指《鳴鳳記》第六出《兩相爭朝》,情節是宰相夏言和嚴嵩爭論收復河套事。河套,地名,黃河流經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形曲如套子,中間一帶稱作河套。在明代,河套為韃靼(dada達達)族所聚居,經常內擾,楊繼盛、夏言諸人主張收復,嚴嵩反對,所以發生廷爭。嚴嵩為當時專攬朝政的權臣,官至太子少師,結黨營私,後被劾罷免。
[18]西顧:往西看,指為華林部李伶的演出所吸引。歎:讚歎,讚賞。
[19]首不復東:頭不再往東看,意為不願看興化部馬伶演出。
[20]更進:繼續往下演出。
[21]「蓋馬伶」兩句:原因是馬伶恥於居李伶之下,卸裝逃走。易衣,這裡指卸裝。
[22]既去:已離開。既,表行動完成。
[23]輒以易之:隨便換人。輒,猶「即」。《漢書·吾丘壽王傳》:「盜賊不輒伏辜,免脫者眾。」可引申為隨便。
[24]輟(chuo齪):停止。
[25]且:將近。
[26]故侶:舊日伴侶,指同班藝人。
[27]幸:冀也,希望。
[28]更奏:再次獻演。
[29]已而:不久。
[30]「李伶」二句:李伶頓然驚愕,不禁出聲,伏地稱弟子。匐匍(pufu蒲伏),伏在地上。
[31]凌出:高出,凌駕於對方之上。
[32]華林部:指華林部伶人。過:拜訪。
[33]子:你,對對方的尊稱。
[34]易:輕視。《左傳·襄公四年》:「貴貨易土。」引申為勝過。
[35]為:此是扮演的意思。至矣:像極、妙極。
[36]安從授之:從哪裡學到。掩其上:蓋過他。掩,蓋過。《國語·晉語五》:「爾童子,而三掩人於朝。」
[37]固然:確實。
[38]昆山:縣名,在江蘇省。顧秉謙:明熹宗天啟年間為首輔,是閹黨中人。
[39]儔:同類人。
[40]「察其」二句:觀察其行動,聆聽其言語。聆,聽。
[41]羅拜:數人環列行禮。
[42]西域:古代地理名稱,指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中亞一部分地方。
[43]無所於求:沒有辦法得到。
[44]走事昆山:到顧秉謙處去做僕從。事,侍奉。昆山,古人習慣以籍貫指代人,這裡即指顧秉謙。下句「分宜」,即指嚴嵩,嚴嵩為分宜(今江西分宜縣)人。
[45]以分宜教分宜:意即以生活中之嚴嵩為榜樣來學演嚴嵩。
[46]「恥其」句:恥於自己的演技不如人家。不若,不如。
[47]爾:同「耳」,表決然語氣。
[48]工:精。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