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良吏傳》
昔漢宣帝以為「政平訟理,其帷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諸侯也。」故長吏之職,號為親民,是以導德齊禮,移風易俗,鹹必由之。高祖逮踐皇極,躬覽庶事,求民之瘼。每選長吏,務簡廉平,皆召見御前,親勳治道。剖符為吏者,往往承風焉。若新野皮蘋諸任職者,以經術潤飾吏政,或所居流惠,或去後見思,蓋後來之良吏也。庾蓽,字休野,新野人也。父深之,宋雍州刺史。蓽年十歲,遭父憂,居喪毀瘠,為州黨所稱。弱冠,為州迎主簿,舉秀才,累遷安西主薄、尚書殷中郎驃騎功曹史。博涉群書,有口辯。齊永明中,與魏和親,以蓽兼散騎常侍報使,還拜散騎侍郎,知東宮管記事。鬱林王即位廢,庾蓽掌中書詔誥,出為荊州別駕。仍遷西中郎語議參軍,復為州別駕。前後綱紀,皆致富饒。蓽再為之,清身率下,杜絕請托,布被蔬食,妻子不免饑寒。明帝聞而嘉焉,手軟褒美,州里榮之。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為騾騎功曹參軍,遷尚書左丞。出為輔國長史、會稽郡丞、行郡府事。時值凋弊之後,百姓凶荒,所在谷貴,米至數千,民多流散,蓽撫循甚有治理。唯守公祿,清節逾厲,至有經日不舉火。太守永陽王聞而債之,蓽謝不受。天監元年,卒,停屍無以殮,樞不能歸。高祖聞之,詔踢絹百匹、米五十斛。初蓽為西楚望族早歷顯官鄉人樂藹有干用素與蓽不平互相陵競藹事齊豫章王嶷嶷薨藹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歸荊州時蓽為州別駕,益忽藹。及高祖踐阼,藹以西朝勳為御史中丞,蓽始得會稽行事,既恥之矣;會職事微有譴,高祖以藹其鄉人也,使宣旨侮之,蓽大憤,故發病卒。
(節選自《梁書·良吏傳》)
以前漢宣帝認為,「施政公平端方,訴訟能夠公正審理,恐怕就算是好的太守吧!」前代史書上也說:「現在的郡守,就是古代的諸侯。」所以地方長官,被稱為親民之宮,因此勸導百姓樹立德行,用禮整肅民風,移風易俗,都一定要由地方長官來實施。高祖登上帝位,(高祖)親自瞭解各種事務,瞭解百姓的疾苦病痛(民情)。每次選拔地方長官,一定挑選那些廉潔公正的官員,(高祖)都召見他們,親自鼓勵他們施行政,治理一方百姓。擔任地方長官的人,一時都仰慕倣傚,蔚為風氣。像新野庾蓽等擔任地方長官職務的人,用經學潤飾政令,有的給治理的百姓普施恩惠,有的離任之後還被百姓懷念,這可算是後起的良吏。庾蓽,字休野,是新野人。他的父親庾深之,是宋時雍州刺史。庾蓽十歲那年,遭逢他父親的喪事,他守孝時哀傷過度而消疲不已,(因而)被同州之人稱道。二十歲時,庾蓽被州里選用為主簿,舉薦為秀才,多次陞遷,任安西主簿、尚書殿中郎、驃騎功曹史。庾蓽廣泛地涉獵群書,極有口才。齊國在永明年間,朝廷與魏國和親,任命庾篳兼任散騎常侍,作使者回訪魏國,回朝後,庾蓽被授予散騎侍郎之職,主持東宮事務,管記事。鬱林王即位、被廢,都由庾蓽主持中書詔誥,離京出任荊州別駕。又調任西中郎譜議參軍,後又擔任荊州別駕。以前在荊州擔任別駕的人,都靠這一職位使家中財物富饒,庾篳兩次擔任這一職務,卻以清廉為下屬做表率,杜絕私人請托,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祖茶淡飯,妻子兒女都難免有饑寒之苦。(齊)明帝聽說這些事情(他的事跡),稱讚他,親自寫詔書褒獎讚美他,(於是)州里以庾蓽為榮耀。高祖(梁武帝)平定京城,建立王府,選拔庾蓽任驃騎功曹參軍,又調任尚書左丞。離京出任輔國長史、會稽郡丞、行郡府事。當時正值國家動亂之後,民生凋敝,老百姓農田歉收,鬧饑荒,所在的地方(會稽郡)谷價昴貴,米價格漲到數千錢一石,老百娃大多流離失所,庾蓽撫慰百姓,頗有政績。他平時就只領取公家給他的那份俸祿,(此時)更加嚴謹地持守高潔的節操,甚至有時候家裡一整天不生火。會稽太守永陽王聽說此事,便贈送一些東西給他,可他極力推辭,不肯接受。天監元年,庾蓽去世,庾蓽的屍身陳放著,家人無錢殯殮,靈柩無法歸葬。梁武帝聽說了這件事,下詔賞賜一百匹絹,五十斛米。當初,庾蓽的家族是西楚一帶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自己又很年輕便擔任比較顯赫的官職。他的同鄉樂藹很有才幹,向和他不和,互相爭遂。樂藹在齊朝豫章王蕭嶷手下為官,後來蕭嶷去世,樂藹為官不得志,由步兵校尉身份幫助處理防守事務,授歸荊州,當時庾蓽任荊州別駕,更加瞧不起樂藹。等到梁武帝即位,樂藹因幫助梁振興帝業有功升任御史中丞,而庾篳這時候才擔任會稽郡行事,心中已經感到恥辱了;正好碰上庾蓽在職事上有一些小過失,梁武帝因為樂藹是庾蓽的同鄉,便叫樂藹去傳達自己的旨意,教導庾蓽,庾蓽憤恨不已,因而發病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