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裴子野傳》
裴子野,字幾原,河東聞喜人,晉太子左率康八世孫。兄黎,弟楷、綽,並有盛名,所謂「四裴」也。曾祖松之,宋太中大夫。祖駰,南中郎外兵參軍。父昭明通直散騎常侍子野失而倘孤為祖母所養年九歲祖母亡泣血哀慟家人異之少好學善屬文。起家齊武陵王國左常侍,右軍江夏王參軍,遭父憂去職。居喪盡禮,每之墓所,哭泣處草為之枯,有白兔馴擾其側。天監初,尚書僕射范雲嘉其行,將表奏之,會雲卒,不果。樂安任昉有盛名,為後進所慕,游其門者,昉必相薦達。子野於仿為從中表,獨不至,昉亦恨焉。久之,除右軍安成王參軍,俄遷兼廷尉正。時三官通署獄牒,子野嘗不在,同僚輒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從坐免職。或勸言諸有司,可得無咎。子野笑而答曰:「雖慚柳季之道,豈因訟以受服。」自此免黜久之,終無恨意。二年,吳平侯蕭景為南兗州刺史,引為冠軍錄事,府遷職解。時中書范縝與子野未遇,聞其行業而善焉。會遷國子博士,乃上表讓之。有司以資歷非次,弗為通。尋除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出為諸暨令,在縣不行鞭罰,民有爭者,示之以理,百姓稱悅,合境無訟。俄遷中書侍郎。大通元年,轉鴻臚卿,尋領步兵校尉。子野在禁省十餘年,靜默自守,未嘗有所請謁,外家及中表貧乏,所得俸悉分給之。無宅,借官地二畝,起茅屋數間。妻子恆苦饑寒,唯以教誨為本,子侄衹畏,若奉嚴君。末年深信釋氏,持其教戒,終身飯麥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謚貞子。
(節選自《梁書·裴子野傳》)
裴子野,字幾原,是河東郡聞善縣人,晉朝太子左率裴康的第八代孫。兄裴黎,弟裴楷、裴綽,都有盛名,稱為「四裴」。曾祖裴松之,是南朝宋的太中大夫。祖父裴駰,是南中郎外兵參軍。父親裴昭明,是通直散騎常侍。子野出生後母親就去世了,由祖母撫養,九歲那年,祖母去世,他悲痛泣血,家人感到詫異。年輕時好學,擅長寫文章。起家入朝為齊武陵王國左常侍,右軍江夏王參軍,因父親去世離職。服喪期間的行為完全符合禮節,每到墓所,哭泣處草都為他枯萎,有白兔順伏在他身旁。天監初年,尚書僕射范雲稱讚他的品行,將要上表向皇上推薦他,恰逢范雲去世,此事未成。樂安人任昉有盛名,受到後輩的仰慕,在他門下求學的人,任昉必推薦引進。裴子野是任疇的表兄,卻不去拜見,任昉也怨恨他。很長一段時間以後,裴子野被授以右軍安成王參軍,隨即遷任縑廷尉正。當時,刑事判決文書是由三方官員共同簽署,有一次裴子野不在,同僚就署上他的名字,奏章沒有批准,裴子野受牽連被免職。有人勸他去向有關官員說明事實,就可以無過錯。裴子野笑答:「我連與世無爭的柳下惠的做法都感到羞恥,怎會企求訴訟得勝而受賞呢?」自此被罷免很久,始終沒有恨意。二年,吳平侯蕭景任南兗州刺史,引進他任冠軍錄事,蕭景調離後他被解職。當時中書范縝與裴子野沒有交往,聽聞他的品行業跡也褒揚他。恰逢范縝陞遷為國子博士,(范縝)立即上表推讓裴子野。有關部門認為從裴子野的資歷來看,他不符合按慣例提升的條件,沒有通過。不久裴子野被授以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出任諸暨縣令,在縣任時不實行鞭罰,百姓有爭執時,向他們明示道理,百姓稱讚,全境無訴訟事件。不久遷任中書侍郎。大通元年,轉任鴻臚卿,隨即兼任步兵校尉。裴子野在皇宮任職十多年,靜沉緘默,潔身自愛,不曾有什麼要求,母親家與父親家親戚貧困,就把所得俸祿全分給他們。沒有住宅,借用官地二畝,蓋草屋數間。妻子兒女經常受饑寒,而他只以教誨為本,子侄敬畏他,像侍奉父親一樣。晚年深信佛教,嚴守教規,終身只吃素食。中大通二年,在官任上去世,時年六十二歲。謚號為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