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1,尚矣2;不知知3,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4。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譯文]
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聖人沒有缺點,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正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所以,他沒有缺點。
[註釋]
1、知不知:註解家們一般對此句有兩種解釋。一說知道卻不自以為知道,一說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2、尚矣:「尚」通「上」。
3、不知知: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
4、病病:病,毛病、缺點。把病當作病。
[引語]
這一章是人貴有自知之明的格言。在社會生活中,有一些人自以為是,不懂裝懂,剛剛瞭解了一些事物的皮毛,就以為掌握了宇宙變化與發展的規律;還有些人沒有什麼知識,而是憑借權力地位,招搖過市,便擺出一副智者的架勢,用大話、假話欺人、蒙人。對於這些人,老子大不以為然,並且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評析]
在自知之明的問題上,中國古代哲人們有非常相似的觀點。孔子有言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在老子看來,真正領會「道」之精髓的聖人,不輕易下斷語,即使是對已知的事物,也不會妄自臆斷,而是把已知當作未知,這是虛心的求學態度。只有這個態度,才能使人不斷地探求真理。所以,老子認為,「知不知」,才是最高明的。在古今社會生活中,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人並不少見。這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剛剛學到一點兒知識,就以為了不起,從而目中無人,目空一切,甚至把自己的老師也不放在眼中。這些人肆意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以為老子天下第一,這說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質問題,那就是沒有自知之明。我們在閱讀這一章的內容以後,深深地感到老子的《道德經》真是一部極富智慧的處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