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使札來聘》(《公羊傳》)古文翻譯成現代文

作者或出處:《公羊傳
古文《吳子使札來聘》原文: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何賢乎季子?讓國也。其讓國奈何?謁也、余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皆曰:「諾。」故諸為君者,皆輕死而為勇,飲食必祝曰:「天苟有吳國,尚速有悔於予身。」故謁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長庶也,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爾。
闔廬曰:「先君之所以不與子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則我宜立者也。僚惡得為君乎?」於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季子不受,曰:「爾弒吾君,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
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春秋》賢者不名,此何以名?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吳子使札來聘》現代文全文翻譯:
吳國本來沒有國君,沒有大夫,這裡為什麼提到有國君、有大夫呢?這是認為季於是賢者的原故。為什麼認為季子是賢者呢?因為他推讓了君位。他推讓君位是怎麼一回事?原來,謁、余祭、夷昧和季子同母所生共四人,季子年少而有才,兄弟幾個都喜歡他,共同想立他作為國君。大哥謁說:「現在若是倉促將君位傳於季子,季子仍然不會接受。請大家不要將君位傳給兒子而傳給弟弟,弟兄輪流做國君,從而將君位傳於季子。」余祭和夷昧都說:「好。」所以各個做國君的,都以不怕死為勇敢,吃喝時一定祝告說:「上天如果保全吳國,還望迅速降禍到我身上。」所以謁死了,余祭即位;余祭死了,夷昧即位;夷昧死了,君位就應當傳到季子了。季子借口出使他國而不回來,僚是庶兄弟中最年長的,即了位。季子出使歸來,一到就拜僚為國君。
夷昧的兒子闔廬說:「先君之所以將君位不傳給兒子而傳給弟弟,都是為了季子的原故。要是依從先君的命令呢,君位就應當傳給季子;如果不依從先君的命令呢,我就應當立為國君。僚怎麼能做國君呢?」於是派專諸刺殺僚,然後將君位讓給季子。季子不接受,說:「你殺死我的國君,我接受你的君位,便是我同你一起實行篡奪了。你殺死我的兄長,我又殺你,便是父子兄弟相互殘殺,終身沒有完結了。」於是離開國都去到延陵,終身不進吳國都城。所以君子認為他不接受君位是正義的行動,認為他不殺害子侄是仁愛的表現。
《春秋》認為季於是賢者,為什麼就提出吳國有國君、有大夫呢?因為季子是臣子,那末,就應當有國君了。「札」指的什麼?是吳國季子的名字。《春秋》對賢者不稱名,這裡為什麼稱名?這是因為,讚許夷狄中的人,不因為一件事而對他滿足。季子這個人,是被《春秋》當作賢者的人,為什麼又對他不滿足?因為讚許做人臣子的人,一定要使他像個臣子;讚許做人兒子的人,一定要使他像個兒子。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