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DSE古文篇目之:《岳陽樓記》(范仲淹)全文意思

作者或出處:范仲淹
古文《岳陽樓記》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陽樓記》現代文全文翻譯: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觀賞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裡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像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就像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著的金光,靜靜的月影像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裡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註釋】
[1]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調。
[2]守:指做州郡的長官。
[3]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現在湖南嶽陽。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1045)
[5]越:超過,過了。
[6]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
[7]通:順利。
[8]和:和樂。
[9]具:通「俱」,全,皆。
[10]乃:於是。
[11]增:擴大。
[12]制:規模。
[13]屬:通「囑」,囑托。
[14]作文:寫文章。
[15]記:記敘。
[16]勝狀:勝景,好景色。
[17]銜:包含。
[18]吞:吞吐。
[19]浩浩湯湯(shāng):水波浩蕩的樣子。
[20]橫無際涯:寬闊無邊。
[21]橫:廣遠。
[22]際涯:邊。(際,涯的區別: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
[23]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裡)陰晴多變化。
[24]暉:日光。
[25]氣象:景象。
[26]萬千:千變萬化。
[27]大觀:雄偉景象。
[28]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
[29]備:詳盡。
[30]然則:雖然如此,那麼。
[31]南極瀟湘:南面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32]極:盡。
[33]遷客:謫遷的人,指降職遠調的人。
[34]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為騷人。
[35]會:聚集。
[36]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7]覽:看。
[38]異:不同
[39]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於」。
[40]淫雨:連綿的雨。
[41]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42]開:放晴。
[43]陰:陰冷。
[44]濁:渾濁。
[45]排空:衝向天空。
[46]日星隱曜: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
[47]曜:光輝
[48]岳:高大的山。
[49]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
[50]潛:隱沒。
[51]行:通行。
[52]檣傾楫摧:桅桿倒下,船槳斷折。
[53]檣:桅桿。
[54]楫:槳。
[55]傾:倒下。
[5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57]薄:迫近。
[58]斯:這。
[59]則:就。
[60]有:產生。
[61]去國懷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
[62]去:離開。
[63]國:國都。
[64]憂讒畏譏: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
[65]畏:害怕。
[66]讒:說壞話。
[67]譏:批評指責。
[68]蕭然:蕭條冷落的樣子。
[69]感:感慨。
[70]春和:春風和煦。
[71]景:日光。
[72]波瀾不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
[73]驚:這裡有「起」、「動」的意思。
[74]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75]萬頃:極言其廣。
[76]沙鷗:沙洲上的鷗鳥。
[77]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
[78]集:鳥停息在樹上。
[79]錦鱗:美麗的魚。
[80]芷:一種香草。
[81]汀:小洲。
[82]岸芷汀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
[83]鬱鬱:形容草木茂盛。
[84]而或:有時。
[85]長煙一空:大片煙霧完全消散。
[86]一:全。
[87]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
[88]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這裡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89]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這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
[90]璧:圓形的玉。
[91]何極:哪有窮盡。
[92]曠:開闊。
[93]怡:愉快。
[94]寵辱偕忘:光榮和屈辱一併忘了。
[95]寵:榮耀。
[96]偕:一起。
[97]臨:迎著。
[98]把酒臨風:端酒當著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
[99]把:持,執。
[100]洋洋:高興得意的樣子。
[101]嘗:曾經。
[102]求:探求。
[103]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104]心:思想感情。
[105]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
[106]或:近於「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
[107]異:不同於。
[108]為:這裡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
[109]以:因為。
[1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11]居廟堂之高: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進」即指「居廟堂之高」。
[112]廟:宗廟。
[113]堂:殿堂。
[114]廟堂:指在朝廷。
[115]處江湖之遠:處在僻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處江湖之遠」。
[116]是:這樣。
[117]然則:既然如此,那麼……
[118]其必:一定。
[119]先:在……之前。
[120]後:在……之後。
[121]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122]微:沒有。
[123]斯人:這樣的人。
[124]誰與歸:就是「與誰歸」。
[125]歸:歸依。
【賞析】

沿湘江順流而下,經長沙再向前,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簾,那就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洞庭湖了。唐代詩人孟浩然在一首題為《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詩裡寫道:「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生動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成為千古絕唱。

詩中所說的岳陽,西臨洞庭,北扼長江,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從洞庭湖上向岳陽遠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於湖畔的一座三層的城樓,被藍天白雲襯托得十分壯觀。那就是著名的岳陽樓。
岳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閱兵台舊址建了一座樓閣,取名岳陽樓。李白、杜甫、白居易、張孝祥、陸游等著名詩人都曾在這裡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到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陽樓,六月寫信給貶官在鄧州的好朋友范仲淹,並附有《洞庭晚秋圖》一幅,請他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到慶歷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寫了這篇著名的《岳陽樓記》。《岳陽樓記》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

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盛狀,交代作《岳陽樓記》的緣由。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為范仲淹既非岳陽人,又不在岳陽做官,可能根本就沒來過岳陽,一個和岳陽沒有關係的人忽然為岳陽樓作記,這是必須說明緣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後,經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重修並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又囑托我作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這段文字簡明扼要,把必須交代的背景,在文章開頭集中地加以交代,後面就可以馳騁想像自由揮灑筆墨了。

第二段,不對岳陽樓本身作描寫,而是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

總寫遠眺洞庭湖的景色。這段文字的內容是寫景,口氣卻是議論。一上來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銜遠山、吞長江、洶湧著,流動著,無邊無際。這幾句是從空間上形容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接下來兩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則又從不同時間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現它氣象萬千的變化。早晨陽光燦爛,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鏡一般,正如唐朝人張碧的詩裡所說的「漫漫萬頃鋪琉璃」。晚上雲霧低垂,把洞庭湖籠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詞裡所寫的:「霧雨沉雲夢,煙波渺洞庭」。以上幾句抓住不同時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萬千氣象很生動地渲染了出來,然後小結一句說:「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經完備,而且有詩賦刻在岳陽樓上,范仲淹便不再重複。人詳我略,人略我詳,轉而寫登樓覽物之情:「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遷客,指降職貶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離騷》,所以後世也稱詩人為騷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湖邊的岳陽樓便為遷客、騷人常常會集的地方。當他們登樓觀賞洞庭湖的景物時,心情能不有所差異嗎?這幾句是全文的樞紐,很自然地引出以下兩段。上面對洞庭湖的描寫是客觀的,以下則是設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簡約,以下則洋洋灑灑,淋漓盡致。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假若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它們的光輝,山嶽也隱蔽了它們的形體;商旅不敢出行,船隻全被損壞;當黃昏時分一切都籠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嘯猿啼之聲不斷傳入耳來。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目蕭然,觸景傷情,更會感到離開京城的哀傷和懷念家鄉的憂愁,並且會憂心忡忡,畏懼小人的譭謗和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了。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瀾。天色襯著湖光,湖光映著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綠。天上的沙鷗飛飛停停,水裡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花草散發出濃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間還可以看到湖上的煙雲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與水波一起蕩漾,閃爍著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塊璧玉。漁歌的對唱,洋溢著無邊的歡樂。這時候登上岳陽樓,一定會心曠神怡,把一切榮譽和恥辱都忘掉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只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歡喜。

這兩段採取對比的寫法。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兩相對照。情隨景生,情景交融,有詩一般的意境。由這兩段描寫,引出最後的第五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在這一段裡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
第五段,正面寫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政治抱負。

「嗟夫!」,是感歎詞。作者十分感慨地說,我曾經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而憂慮,惟恐人民有饑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惟恐國君有闕失。這麼說來,他們無論進退都在憂慮了,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在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憂慮的時候就憂慮了,在天下人都已快樂之後才快樂呢;作者感慨萬千地說: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表示了對於這種人的嚮往與敬慕。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度。既是自勉,又是與友人共勉。

文章最後一句「時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寫作這篇文章的時間。

飲水思源,解文尋根。這個根,就是作者寫作之緣由。《岳陽樓記》是如何產生的,大家可以共同來尋這個根。這個根,文中說的明白:「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屬予作文以記之。」滕子京雖謫但卻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足見滕實為國之棟樑,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績卓著,遂重修岳陽樓。在古時,修造亭台樓閣,往往撰文記敘建築、修葺的過程和歷史沿革,滕子京便請朋友范仲淹寫記。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時的范仲淹,也正被貶在鄧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淪落人」。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與滕子京在處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氣,倜儻自任」,是個很有脾氣的人,又有點剛愎自負,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他對自己的無端遭遣始終耿耿於懷,常常口出怨言。據說,岳陽樓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來祝賀,他卻說:「落甚成!待痛飲一場,憑欄大慟十數聲而已。」本當高興之際,滕子京卻萬般悲傷湧上心頭,可見他還沒有走出謫官帶來的打擊。可讀《岳陽樓記》全文,你卻找不到這樣一種因被貶而生怨的情緒。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出此范仲淹。一般來講,「放臣逐客,一旦棄置遠外,其憂悲憔悴之歎,發於詩作,特為酸楚,極有不能自遣者。」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擊時,卻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灑脫自如,毫不介懷。作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總想對他進行規勸卻一直無緣開口。後來滕子京給范仲淹去信,要他為岳陽樓寫記,范仲淹才有機會為老朋友進言,文中寫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這些話,不僅是范仲淹用於自勉的,更是用來勉人的,勸勉誰?滕子京呀!

找到了這個根,我們就能理解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並不僅僅是為了記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之事,更是為了借此文對老朋友做一勸勉。如何勸呢?又不能直來直去,故要寫得隱秘些。以什麼為托辭呢?當然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寫景,暗寫自己對人生沉浮的看法,並勸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灑脫人。在范仲淹看來,人的一生無怪乎有兩種活法,一種是「以物喜,以已悲」。像那些遷客騷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見劉勰《文心雕龍》)故有見「淫雨霏霏,連月不開……虎嘯猿啼」便生「去國懷鄉,憂讒畏饑,滿目蕭然,感極而悲」,有見「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漁歌互答」便生「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之感。一種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這種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憂其民,「退」憂其君,唯獨不憂「已」!因為,他們的憂與樂已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子京老友,我多麼想你成為這樣一類人呀!「微斯人,吾誰與歸!」此文撰於鄧州,作者並未到過岳陽樓。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