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長孫紹遠傳》全文翻譯

周書·長孫紹遠傳》
原文
    長孫紹遠,字師,河南洛陽人。少名仁。父稚,魏太師、錄尚書、上黨王。
    紹遠性寬容,有大度,望之儼然,朋儕莫敢褻狎。雅好墳籍,聰慧過人。時稚作牧壽春,紹遠幼,年甫十三。稚管記王碩聞紹遠強記,心以為不然。遂白稚曰:「伏承世子聰慧之姿,發於天性,目所一見,誦之於口。此既歷世罕有,竊願驗之。」於是命紹遠試焉。讀《月令》數紙,才一遍,誦之若流。自是碩乃歎服。
    魏孝武初,累遷司徒右長史。及齊神武稱兵而帝西遷,紹遠隨稚奔赴。又累遷殿中尚書、錄尚書事。太祖每謂群公曰:「長孫公任使之處,令人無反顧憂。漢之蕭、寇,何足多也。然其容止堂堂,足為當今模楷。」六官建,拜大司樂。孝閔踐阼,封上黨公。
    初,紹遠為太常,廣召工人,創造樂器,土木絲竹,各得其宜。為黃鐘不調,紹遠每以為意。嘗因退朝,經韓使君佛寺前過,浮圖三層之上,有鳴鐸焉。忽聞其音,雅合宮調,取而配奏,方始克諧。紹遠乃啟世宗行之。紹遠所奏樂,以八為數。故梁黃門侍郎裴正上書,以為昔者大舜欲聞七始,下洎周武,爰創七音。持林鍾作黃鐘,以為正調之首。詔與紹遠詳議往復,於是遂定以八為數焉。授小司空。高祖讀史書,見武王克殷而作七始,又欲廢八而懸七,併除黃鐘之正宮,用林鍾為調首。紹遠奏云:「天子懸八,肇自先民,百王共軌,萬世不易。下逮周武,甫修七始之音。詳諸經義,又無廢八之典。且黃鐘為君,天子正位,今欲廢之,未見其可。」後高祖竟行七音。屬紹遠遘疾,未獲面陳,慮有司遽損樂器,乃書與樂部齊樹之。後疾甚,乃上遺表又陳之而卒。帝省表涕零,深痛惜之。
(選自《二十四史·周書卷二十六》,有刪改)

譯文
    長孫紹遠字師,是河南洛陽人。年少時名叫長孫仁。他的父親長孫稚,是魏朝的太師,錄尚書、上黨王。
    紹遠性情寬厚,氣量大,能容人,看上去莊重矜持,朋輩沒有誰敢輕慢他。他很喜歡讀古代典籍,聰慧過人。當時長孫稚在壽春做牧守,紹遠年幼,剛十三歲。長孫稚的管記王碩聽說紹遠善於記憶,心中不以為然。於是對長孫稚說:「承聞世子資質聰慧,出於天性,眼中所見到的,就能在口中背誦出來。這是歷代罕見的,我私下裡想驗證一下。」於是就令紹遠接受試驗。紹遠讀了幾頁《月令》,讀一遍,就像流水那樣背誦出來。從此王碩為之歎服。
    魏孝武帝初年,紹遠多次提升擔任司徒右長史。等到齊神武帝興兵而孝武帝西遷,紹遠跟隨父親長孫稚奔赴孝武帝。又多次升任為殿中尚書、錄尚書事。太祖常常對眾位公侯說:「長孫紹遠任職的地方,令人沒有後顧之憂。漢朝的蕭何、寇恂,哪裡就超過他了。而且紹遠容貌舉止堂堂正正,足以做當今的楷模。」六官建立後,紹遠被封為大司樂。孝閔帝即位,紹遠被封為上黨公。
    起初,紹遠擔任太常,廣泛召集手工藝人,製造樂器,土木絲竹之音,各音都很適宜。因為黃鐘的聲音不協調,紹遠經常放在心上。曾經因為退朝,從韓使君佛寺前經過,寺塔三層之上,有風鈴發出聲音。紹遠忽然聽到鈴聲,非常合乎宮調,就取用這種聲音來配合演奏,才開始能讓眾音調和諧。紹遠於是啟奏世宗加以推行。紹遠所演奏的樂聲,用八音作為基數。原來的梁朝黃門侍郎裴正上書,認為古時大舜想聽七音,下至周武王,創設七音。可拿林鍾當做黃鐘,用它的聲音作為正調的首音。世宗下詔與紹遠反覆詳議,於是最終以八音為基數定了下來。授任紹遠為小司空。高祖閱讀史書,見周武王攻克殷商而作七音,又想廢除八音而留存七音,並廢除黃鐘的正宮之音,用林鍾作為樂調的首音。紹遠上奏說:「天子確立八音,這是從先民開始的,百王共同遵守,萬世不加改變。下至周武王,才修訂七種音律。詳細考查經書,又沒有廢除八音的典制。況且黃鐘作為首音,意謂天子正其王位,現在卻要廢除它,我看不出有什麼可以的。」後來,高祖竟然廢除黃鐘不用,只推行七音。恰值紹遠患病,沒有機會向高祖當面陳說,擔心有關官吏立即毀損樂器,於是寫信給樂部齊樹之。後來紹遠病情很重,就寫下遺表說不應該廢黃鐘之音的理由,然後就病逝了。高祖看到表潸然淚下,對紹遠深表悲痛惋惜。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