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曾說過:“聰明的人並不是不犯錯誤,只是他們不犯重大錯誤同時能迅速糾正錯誤。”一個人難免犯錯誤,關鍵在於犯錯之後能夠嚴肅地對待錯誤,改正錯誤。
楚文王曾經沉迷於打獵和女色,不理朝政。太保申借先王之命,要對楚文王施以鞭刑,在太保申的堅持下,楚文王被迫接受。楚文王伏在蓆子上,太保申把50根細荊條捆在一起,跪著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來,這樣反覆做了兩次,以示行了鞭刑。文王不解說:“我既然同意接受鞭刑,那就索性真的打我一頓吧!”太保申卻說:“我聽說,對於君子,要使他們心裡感到羞恥;對於小人,要讓他們皮肉嘗到疼痛。如果說讓君子感到羞恥仍不能改正,那麼讓他嘗到疼痛又有何用處?”楚文王聽後深深自責,從此不再去打獵,也不再沉迷女色,奮發圖強,不久就兼併了39個國家,擴大了楚國疆土。
文王因改過而成就了他的英名,也造就了楚國的盛況,然而有著西楚霸王之稱的項羽卻因為不能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剛愎自用,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一次錯誤就是一次教訓,改過自新,才能不斷成熟起來。
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寫過著名的《懺悔錄》,他要做的是“把一個人真實的面目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因此在《屬性錄》中,他直面自己的隱私,痛責自己的過錯。他曾寫道,自己少年當僕人,偷過主人家一條用舊的絲帶,主人發現後,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將此嫁禍於誠實的女僕瑪麗,破壞了她純潔、善良的名聲。
那時的盧梭是可惡的,自己偷東西還嫁禍於人,但後來他仍受人敬重,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他能勇於承認錯誤,並能及時改正錯誤,而不是掩飾自己的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索福克勒斯也說過:“一個人即使犯了錯,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執,這種人並不失為聰明之人。”承認錯誤並不是自卑,也不是自棄,而是一種誠實的態度,一種銳意的智慧。
簡評
:本文開頭引用列寧的話提出中心論點,觀點明確。本文夾敘夾議用得較好,比如在敘述了楚文王的改過之後的那一小段議論,既承上總結了上文,又很自然地為下文作了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