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掛是海,是世界上最深的情海;牽掛是絲,是史上最長的情絲;牽掛是結,是世上最密的心結。
——題記
孤獨攀附月色,帶來久遠的回憶。傾聽著泣血的琵琶曲,遙望斷腸的古址,回首燈火處的闌珊,牽掛借助著一雙鵝黃的月翼,滑向那決堤的淚痕……
小時候,我還不知道什麼是牽掛,只覺得那是家人之間因長時間不見面而產生的一種情感。但隨著自己不斷的長大,才知道牽掛就是思念,是對親人最真切的親情表達。
我第一次嘗到牽掛的滋味是在那次父母離開我幾天之後。那時,家裡很窮,父母為了讓我能過上幸福開心的生活,而不得不到外地去打工。我只好被送到了爺爺奶奶家。本來應該難過的事,而我卻開心得手舞足蹈,因為我以為爸爸媽媽出去打工,我可以像離開籠子的小鳥那樣,盡情地嬉戲玩耍,無拘無束。
在父母離開後的第一天,我和鄰居小夥伴們在一起玩捉迷藏、老鷹捉小雞等,玩得興高采烈、歡呼雀躍。時間飛逝,一轉眼天黑了,月亮公公慢悠悠地爬上來,小星星也眨著眼睛,向我們微笑。我們也都一湧而散,各回各的家。
我剛回到爺爺奶奶家不久,只聽爺爺的手機響了,我趕快接了電話,是爸爸媽媽打來的,只聽媽媽親切地問我:「在爺爺家過得怎麼樣?想我們了嗎?有沒有惹爺爺奶奶生氣?」我高興的說「我在這裡很開心,也很聽話,不用為我擔心,你們也要注意身體。」爸爸媽媽滿意的笑著說:「嗯,我們過得很好,時間也不早啦,早點吃吃飯睡吧。」
第二天,我總覺得父母不在身邊少啦什麼,一直是悶悶不樂,愁眉苦臉。而別的夥伴們依然是歡天喜地,眉開眼笑。到了晚上,我用爺爺的手機給父母打電話,可是沒有接通。我想可能是他們還在忙著吧,就沒再打了。夜裡,我做夢夢到了我和父母一起在餐桌上,父母爭著給我夾東西吃,吃著媽媽做的豐盛的食物,幸福一下流進了心窩,我們說著笑著吃著,高興極了。
第三天醒來,我才發現原來這全都只是一場夢。頓時,淚水又充滿了眼眶,我多麼想念我的父母啊。我沒心情出去玩,沒心情吃飯,趴在床上大哭起來,爺爺奶奶怎麼也哄不住。到了中午,父母回了電話,我一聽見,立刻停止了哭聲,鼻涕和眼淚都沒來得及擦乾,就飛也似的跑去接電話。我哭著喊著:「爸爸媽媽我想你們啦,你們快回來吧,我離開你們吃不下,睡不著,過不好,就像魚兒離開水一樣,求求你們回來吧!」媽媽聽後,忽然也哭起來了,安慰我:「乖,別哭了,我們一天到晚也都想著你,我們明天就回去陪你,我們再也不出去打工了。」我抽嚥著答應了。
此後,父母在當地找了工作,為了不讓我牽掛他們,也為了自己不再牽掛我。
牽掛,是人與人之間—種珍貴的情感。它沒有虛偽的雜質,也沒有功利的色彩。牽掛,是慷慨的給予與無私的奉獻,是深深的祝福和默默的祈禱。牽掛,不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真真切切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