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涇中學彭月梅
去年,有幸參加了長寧區第三屆骨幹班主任培訓班的學習,在此過程中,我們聆聽了不少專家的報告,同時班主任張邦浩老師也為我們推薦了不少教育教學類的好書。通過這些學習和閱讀,開拓我們的眼界,使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理論引領。其中有一本書,封面上寫下了這樣的一段話:“我力圖創造出一種融哲學的理趣、散文的韻致和宗教的情懷於一體的表述風格。因此,我更願意用‘心’來寫一點文字,讓讀者讀出啟迪之外的一點激動,一點推動,一點感動;讀出一種情懷,一種心境,一種胸襟,一種器局,讀出一個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來。”這就是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我被這一段話所感動,讓我的內心有一種讀一讀的渴望。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是肖川歷時10年寫就的譯本教育隨筆。書中收錄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學眾多的領域和主題,書中肖博士從與經典為友、教育的意蘊、教育給了我們什麼、審視教育目標、教育的靈魂、教師的學習與成長、完美的教學、教育的期待、有所執著和真誠的言說等幾個方面對教育世界中那些習以為常的現象,給予了學理上的闡釋,它力圖用感性的文字表達理性的思考,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摯的情感謳歌人類之愛,以滿腔的熱情高揚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我雖然沒有每一篇都細細讀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後,使我感到這本教育隨筆對於我們來說,很多事情就像發生在自己的周圍,為我們教育學生提供了一些準則和經驗。
其中“教育就是服務”這是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短短六個字其實就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教育就應該為學生服務,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當我們站在三尺講台上,傳業授道解惑之時,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學生的需要。教育並不單單只是知識的傳遞,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教師要將自身的真實展現來感染身邊的學生。簡單地說,你要學生有愛,教師先得愛學生;你要學生有容人之量,教師先得對學生寬容;你讓學生懂得幫助他人,教師就得給予學生更多的溫暖。當孩子從身邊你的身上感受到溫暖、真誠、仁慈、寬容的時候,他的心中也開始對人性的光明有所瞭解和感悟,俗話說:“近朱者赤”應該也適用於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吧。從字裡行間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對教育思考的深刻性,從他的言論中透露著對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們的教育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但我們又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這一點。知識的灌輸往往過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對孩子個性的培養。正如書中序中寫到的“教育的任務首先不在於教會受教育者多少知識和本領,它最基本的任務是教他們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教他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盡力去挖掘學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質。
當然,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是不可缺少的引導者。遇到一位好的教師往往會使這位學生終身受益。可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何其重要,這就對我們廣大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書中提到了教師需要做到的“六個學會”: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只有當我們的教師具備了這些素質,人類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六個學會”雖只有少少的二十四個字作為概括,但卻包含了對教師耐心、寬容、責任、為人、處事等素質的眾多要求,這也成為了我們衡量自己的專業成長是否成熟的標尺。
教育是一個人文的世界,書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範與責罰。”我認為兩者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前者的教育目標更長遠,看重的是學生今後的成長的道路;後者也許只看到眼前利益,只為了學生的成績好一點。這樣只求眼前分數的教學是永遠也不會是最有效的教學。許多的教育學者都指出教育的真諦在於愛,教育的目標是在於人的發展。我想,在這本書中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讓我們在工作之餘對自己的實踐作一點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會有進步,才會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