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18日那天。劉翔一退,舉國皆驚!同情者會說:為了劉翔的遭遇而惋惜;接家者會說:劉翔為了健康,為了前途而放棄乃明智之舉;批評者會說:劉翔丟了國家的臉,他應該堅持跑完全程。對於劉翔途中退賽,社會可是議論紛紛,這不禁讓人想起古老的體育話題:賽場上的運動員在受傷的情況下是否應該舉行不是?
讓我們回顧體育歷史的一頁: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男子馬拉松比賽。比賽開始後4個小時,有個運動員依然在跑!他就是坦桑尼亞選手阿赫瓦裡。當受傷,肩部脫臼的阿赫瓦裡以比人們散步還慢的步伐進入主體育場時。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裡,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阿赫瓦裡從此以“最成功的失敗者”的形象垂青史,他這句名言,也成為奧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註釋。
同樣在北京奧運會也發生著一幕幕感人的場景。
8月12日晚,男子舉重69公斤級,韓國名將李培永由於第一次挺舉時腳抽筋,此後他一瘸一拐地走上舉重台,雖然兩次都以失敗告終,但現場的觀眾給予李培永冠軍的掌聲。
永不放棄,堅持到底!拚搏,歷來是體育競技場上不變的主題。當難以避免的傷痛不期而至,許多運動員選擇了堅持。北京奧運會上的籃球運動員姚明,羽毛運動員謝杏芳,柔道運動員楊秀麗,體操的楊威他們不都堅持了嗎?為了理想,為了祖國,他們拚搏出體育的魅力,體現了人類的精神和民族的榮譽感。
紅人作家韓寒對劉翔退賽是予以了堅持的鄙視,如果換作我,即使骨折,我也會爬到終點。
“骨折”一詞不禁讓人想起雅典奧運會之前的中國女排運動員趙蕊蕊。因為身上有傷,在傷未康復的情況下堅持訓練,為了拿下奧運會的她也堅持下去了,但不幸的是,在奧運會首場比賽途中上了手術台!
就這樣,趙蕊蕊開始了長過三年多的恢復治療和漫長等待。幸運,有了命運之神的戀眷,趙蕊蕊又出現在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
到底金牌重要,還是運動員的健康重要?趙蕊蕊和劉翔事件引發了體育界的大認論會怎樣呢?
在此,請允許我引用姚明一句話:“為了祖國,我只有豁出去了。”
所以,劉翔應該浴血拚搏,哪怕倒數第一,我們也會願意接受這個無怨無悔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