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中文參考敘事作文《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_1500字

  在如今浮華喧囂的塵寰中,眾人內心浮躁,網絡與數據的浪潮沖得人們難以沉澱歲月的精華,一味追求著更新而不是更好。然而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五千年泱泱中華積澱下的優秀傳統瑰寶,匯聚成那一汪深泉,只要你稍作停留,細細品味,你的精神就會為之哺育而更加明朗,看清繁華背後的真相,關注時序變遷的本質。
  文化,尤其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源、一個民族的魂。曾幾何時,華夏的文明照亮過這個人類歷史的天空,而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到現代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脫胎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又賦予時代特徵和民族特色的寶貴財富不也正是文化之體現嗎?
  「國家滅亡以後,有復國之日;中華文化一斷,永無補救之舉」。無文化則國與家、民族無以立,不論哪個國家,也不論哪個民族皆是如此。沒有文化的弘揚與繁榮,就不可能有中國夢的實現。而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國家寶藏》讓我們看到,正是有一代又一代的國寶守護人才讓國寶延傳至今,才使中國傳統文化經千年而不滅!
  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要懂得這個道理,得經過多少世事的洗練,我讀到這個句子,只覺胸中有萬千感慨,曾經經歷的浮華恍如過眼雲煙。我不由的想起《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主人公,為黛西創造了一城繁華,可是黛西不要,最後他一頭扎進清澈的池水中,這篇小說的作者可能也想表達這樣一個道理。
  自從一位老人在南海畫了個圈,中國的經濟如同乘上高鐵般快速發展起來。從東亞病夫到經濟大國,發展速度不可小視。可這發展的背後卻是一件又一件傳統的丟失。民國的金陵台、妙高台在房地產的利益誘惑下被強拆,甚至五座暮也被毀。經濟好了,而國人卻丟根忘本。泱泱大國,本已應戰亂丟失了不少之物,卻依然對剩下的文物取之盡錙珠用之如泥沙。殊不知一個沒有歷史沒有文物的國家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空城。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源於泥土,亡於泥土。縱使相逢應不識再發達,民族之本也應忘懷。
  死寂源頭,是寂寞的一攤死灰,此時的寂寞是如此的賤,彷彿都能不花費任何力氣即可將它擁入懷中,可是,誰會是如此心甘和情願的擁入它呢,誰又願意將它擁入,不是因為它不夠賤,只是因為寂寞啊。死灰和寂寞是如此的相得益彰,那種寂寞也只能用死灰二詞將它形容。一直不知道寂寞源於什麼,難道只是因為一些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在作祟嗎,我想不是這樣的,寂寞源於人,失於人,寂寞的取決是人。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不斷發展,文化也不斷隨著社會而進步發展。而發展的根基終究是要立足於繼承之上的。所以文化的發展要堅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對不斷進步的社會文化,我們自然要選擇為其注入時代精神,但更要堅持繼承傳統文化,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所謂人不可忘本,文化更不可忘於傳統。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
  繁華落盡,洗去鉛華,文化在踱越千載春秋後仍秉著深涵意蘊,為人的靈魂灌匯一泓源頭之水。正是百歌齊聚,世界紛繁杳至,華夏文化在沙塵葉泥裡駐守至今,蒼蒼醇厚,等待一代代人將其松土澆灌助之繼續生長以護衛華夏之真之根。楊璐菡在科學醫療領域為其護航,郝景芳在北京折疊裡重振京都之光,這些都是對華夏文化的堅守。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憑空出現。在人類社會中,不論私心抑或偉績,動機必然客觀存在。不論最終成就幾何,繁華幾許,源頭的動機都可能是極輕小的。不止人類社會,長江再宏大,源頭也不過一汪細流,再溯其源,大抵不過一顆融雪;一場颶風的源頭可能只是蝴蝶扇動了翅膀。繁華盡處,是一泓源頭之水。看似微不足道的源頭,往往內蘊著積水成淵的偉大魔力。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