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絲絲微雨,跟著同學們來到附中史鐵生的百年展覽區。展覽區的第一張圖片——是史鐵生先生側著臉,微笑著。那個大大的,暖暖的,甚至有點憨憨的微笑,是獨屬於他的,一如他筆下行雲流水的文字,一如他生命中堅強樂觀的顏色。
鐵生先生的成功不是偶然。介紹牌上的一段話又讓我對他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同桌回憶道:他寫起作文一氣呵成,跑起步來也十分矯健,就連朗讀《黃山松》也是有模有范兒的。從小學起就是三道槓,初中更是校文藝隊的佼佼者。可見,鐵生先生天資聰穎,勤奮努力,具備了“好苗子”的優良素質。再者,他本像一粒青澀的種子,又在附中百年的文化底蘊、百年的精神熏陶下慢慢發芽長葉,最後成長成一棵樹蔭濃密的參天大樹,直指蒼穹。附中如同沃土,在這裡他充分地汲取營養,積累知識,提高修養,為他之後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史鐵生不只是代表了一個人,代表的是一顆偉大的靈魂。他的作品《清平灣》《我與地壇》《扶輪問路》把最抽像最虛無的東西進行了深刻地剖析,他的文字如水,淡淡地,悠悠地。他自己也是在不斷的探索生命,不斷地追求進取之中。走出附中,走向插隊,那裡是一片廣闊的天地,那裡是他感知共產主義的大課堂。即使在最艱苦的環境,他也依然可以找出“美”,找出山村人的善良樸實。一些亮點,總是由人去發現的,史鐵生有一雙慧眼,有一支好使的筆桿子。坐上輪椅,他也曾苦澀不安過,但當他想起自己在附中的兩位生理缺陷卻活的依然精彩的王玉田老師夫婦,他的心情便平復了。有什麼比生在幸福中不知福還痛苦?有什麼比墮落更令人沮喪?生死、宗教、信仰,史鐵生在思考,他的思想是縹緲無窮的,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中國文學上的高峰不在於語言的奢華,而在於情感的細膩,精神的高度。史鐵生是一座高峰,也是後人永遠也攀不到的高峰。
參觀結束後,內心清靜了許多。史鐵生的人格魅力也許傳輸給人的就是這種“靜”,他所探究的便是人性本質的這種“靜”。我想,今晚燈火下我肯定又會忍不住重拾起他的幾本著作,好好拜讀一番了。
中一:雅軒
dse作文範文(https://fanyi.cool/dse)專稿 未經允許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