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書扉,我不由地長呼了一口氣,閉上眼,那一個個鮮明的人物,一段段優美精緻的語句,一幕幕動人心弦的畫面在腦海中閃現。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信仰和堅持,讀到了愛情的唯美,讀到了宗教與發展之間的矛盾。於是沉溺於那波瀾壯闊的情節中不能自拔的我,不由提筆一抒滿胸的「欲罷不能」。「珍重生命,只要你還呼吸,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將你打敗!除非,你選擇了自我放棄或是自我毀滅……」是的,這就是一種信仰和堅持梁亦清明知做《鄭和航海圖》是件要命的活卻只因鄭和是個回回而答應了下來,這是對自己身為回回的信仰和堅持;為了寶船,他三年來苦苦追求,只為有朝一日完成,那水凳子上專注的身影是對自己手藝對玉的堅持;對於弟子所說想跟撇開匯遠齋,跟洋人直接做買賣大動肝火,是對信義的堅持;而韓子奇一身鍾愛玉,為了玉遠離家鄉前往英國,為了玉摔下樓梯生病住院,那癡迷摩挲玉的神態是對自己事業的信仰和堅持;人這一生,總要有些信仰與堅持,才能不迷茫,不徘徊,不被萬千世界的奼紫嫣紅所迷惑而誤入歧途。英國作家王爾德曾說:「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這也是一種信仰一種堅持,而在文中有這麼幾句對白——「楚老師,魯迅為什麼要寫《起死》?」「也許,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莊子為什麼要給五百年前的骷髏『起死』?」「也許,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莊子認為人生應該像鵑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這也教會了我去追求並堅守自己的信仰與堅持。
暮色悄悄地降臨了墓地,婆挲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園溫馨的清香。
「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升起來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若無……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著琴弦,述說著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梁冰玉在琴聲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聲征服了,揉碎了,像點點淚珠,在這片土地上灑落。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天地之間,久久地迴盪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這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那愛情的純真與美好深深打動了我。李清照的那首詞: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美貫穿了整個故事……老實說,對於楚雁潮與新月的互為知己,互通心靈,我真心羨慕不已。所以,對於兩人因宗教而不能相愛,因命運而生死兩隔,我久久不能釋懷。如果可以,我希望天下有情人能終成眷屬。
至於宗教與發展之間的矛盾,韓子奇代表回族的第一代革命者,沒有完全的拋棄伊斯蘭傳統,但是他的伊斯蘭傳統已經有了動搖,在臨終時他半信半疑地念著「清真言」去世。而女兒新月在臨終時則義無返顧地呼喚著她所愛的老師「楚燕潮」的名字去世,韓新月代表著回族的新一代革命者,已經完全地拋棄了伊斯蘭傳統,義無返顧地走向她的理想。這正是作者的希望——新一代的回族正在拋棄伊斯蘭教的束縛,回民族的希望正在前方。我不由想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對於宗教我們是不是也該用積極的心態去調整呢?最後用陳克禮烈士的話與所有熱愛伊斯蘭的兄弟姊妹共勉:使命太艱巨了,力量太微弱了,微弱得像大戈壁裡的駝鈴,我們必須跨過敬愛的逝者……
魯迅說,能欣賞悲劇美的人,才能從精神上站立起來。也許你正在經歷著艱難的選擇,也許你看不清前方的路,也許你對夢想和愛情有著諸多的迷茫,那我推薦你看看這本書,在他們的堅持中給自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