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集郵冊裡,珍藏著幾枚對我來說十分珍貴的郵票——趙州橋、南京長江大橋、南浦大橋。
趙州橋雖然“年事已高”,卻風采依舊。它全長50米,有9米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這座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橋。隋朝石匠李春獨具匠心,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看了真叫人讚不絕口。
但在貧窮落後的舊社會,造出來的更多的是獨木橋,獨木橋非常簡單,只不過是一根樹幹搭在河的兩岸,外型簡單,缺點多。過河時的心情可以說是:水急,心跳,提心吊膽過木橋。
新中國成立後,獨木橋變成了水泥橋,原來的橋只不過走走人而已,現在,連機動車也駛上了水泥橋,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中國人民憑著智慧造起了南京長江大橋,波浪滾滾的江水中,9個巨大的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大橋共分兩層,下一層是火車道,鋪著雙軌;上一層是公路,公路兩邊是人行道,車來車往,多麼方便。正應了那句話:“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如今,縱橫交錯的橋更是常見了,如立交橋,一座橋有許多小橋構成,它可以使許多車輛同時通過,川流不息,汽車過橋時的情景就像一幅生動的圖畫。黃浦江上還建了南浦大橋,它是我國第一座斜拉橋,正橋旁是一根根又黑又粗的斜拉式鐵索,中間的一塊橫匾上有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爺爺親筆題的四個蒼勁大字“南浦大橋”,橋下是被馴服的黃浦江水,來往的客輪和船隻自由游弋。南浦大橋的建成,不僅方便了交通,還成為上海一道奪目的風景線。
看看手中的郵票,想想橋的變化,我覺得中國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祖國的前景多麼美好。相信以後,我們新中國的少年,會創造更多奇跡,架起更先進的橋。真是“小變化,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