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度網專稿 未經允許歡迎分享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題記
書如久旱作物的甘霖,偶遇他鄉的同窗。他讓我們的河流變成大海,生命的長度兼他需求的寬度。
浩浩蕩蕩的五千年,凝縮著歷史的印記。他不會以因為過去了,而就成為人們心中的空想。五千年他沒變過的是禮,更沒變過德。德濃縮著所有字的奧義,一個德說而容易,做而難。如毛爺爺說過的:“做人難,做一個好人難上加難。”
德而為善,他要我們做人對事要善,德而為友,待人,待物要友,德而為博,他指博古通今,滿腹經綸,德而為首,要自己能判別是非,有自己的思想。
而做到這些只求二字“恆”“學”。
先從學來說起,它不光指我們從老師所教的書本裡汲取。它更高層次的是要我們從生活,身邊的小事,以及非常重要的課外書。我有過經歷,每當我拿起課外書的時候,父母總是要批評我,“老師教的都學會了嘛”總是有種種理由來搪塞我們閱讀我們喜歡的課外書。其實父母不知道,我們的許多知識都要來自於那“沒用”的課外書。小時候,父母不叫我看,我呢就偷著看,我看完的《西遊記》,很是癡迷孫悟空的高大武藝,我沒有只是看完就換了另外的書,我呢細細的品嚐了這本書。被那作者佈置出高超的情節吸引,那每段話,貌似都有著精髓,永遠都看不膩,看不煩。待過了幾天,我又從爸爸書房裡偷偷的拿起另外一部書《三國演義》。那時我不知道原來那就是中國的四大名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要涉及的知識就不僅僅是這斯本書能填平的。我又看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真的可以說我看這些書到了廢寢忘食的境界。每閱讀一遍這樣的書,就有一種新的體驗。他永遠不會讓人感到膩,因為書中有魂。
上學期間,上語文課就屬我最活躍,同學們不認識的生字我張口就來,回答不上來的問題我也輕易的說出來。老師更是對我讚不絕口。下課便和同學們高談闊論起書中的情節,有什麼好的遍摘抄下來,記住在腦子裡。
接下來為恆,恆是一種人精神裡所具有的意念。恆在於意念的強弱。一個成大事的人,必定要有恆心。做事能堅持下來,不輕言放棄,頑強的去拚搏。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即使你沒有聽過這句話,那你一定聽到過父母或老師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必大家在熟悉不過。
有文人墨士必定有山野匹夫。這是社會必有的一種規律。我認為這個規律可以打破,有文人墨士就意味這有文學,而文學中就有著一種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足夠成就一個人才相反就是毀滅一個“生命”。這種力量潛藏於書中。書也為有分,好書於壞書是有著一個天與地的區別的。好書是文人墨士的追求。而所謂壞書,也就在於匹夫之求。正是因為追求的不一樣,文化差距不一樣,才導致的這麼一種規律的產生。
書的差距是一種差距,而有一種差距則是人們心中的夢想的不同。有的人願一生碌碌無為,有的人則要成就一番大的事業,雖不說能驚天地泣鬼神,但也願自己的名字被世人得知。碌碌無為的人便是整天沉浸於一種消極的情緒裡,因為消極的心情他們不願創新,不願奮進,跟著自己消極的情緒隨波逐流。相反那些有抱負有大理想的人,會被積極的情緒帶領走向成功。因為他們需要創新所以有了標新立異,他們需要進步,所以他們努力拚搏。
心境與書決定一個人一生。這些全部不是主要,因為在這些之上的是自己的想法。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輕易的選擇他們。自己可以用從書中所學習到的強大的文學力量,先歷練自己的意念,意念夠強了就成功了。
改變了自己的心境,便要付諸行動了。你的善,你的友,你的博。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要真真實實的把你的德用到生活中來。遇到頑子,用文學來改變他,遇到老人,幼童,要以友善和渲染他們。遇到那些渴望求知卻沒辦法的,你要用你的知識來給他們講解,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是一個溫暖的。
生命的寬度和長度一樣重要。讓我們讀好書,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徐州市新城實驗學校中二:黨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