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舉辦的“中國語文教育高峰論壇”上,與會的200多位語文教育專家、知名作家發出了“語文課不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感慨。他們在論壇結束時共同發佈的“金山宣言”上這樣評價語文教學現狀:“語文教育的效率不高,社會對初、高中畢業生語文水平的不盡如人意反應強烈,而且不少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日俱減。”
語文已經成了讓學生們感到厭倦的一門課程,這樣的事實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
教育的悲哀。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我們很難指望學生之中出多少天才和大師。魯迅先生說過,要想有天才出現,先得出現能產生天才的土壤。如果這樣的土壤並不存在,那麼天才的出現也就只能是夢想。
看看語文教育的現狀,教學模式僵化不說,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等等,這些都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翻開語文考試的題目,更是讓人提不起興趣。太多、太零碎的局部知識的記憶和背誦,成為了語文考試的重要考點;整齊劃一的標準答案,更是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中國教育報》曾經專門開闢版面,徵集各種偏題怪題,結果不僅難倒了廣大學生,就是許多專家、學者也難以解答。語文考試如果一直沿著求偏求怪的道路走下去,那麼語文教育將會徹底的淪為“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