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從畫卷中見到狹長崎嶇的山間小路,多少次從影冊中看到鬱鬱蔥蔥的山林,我為這奇美的山景而陶醉。然而在我的腦海中,那些山景始終是畫卷和影冊,我卻並未親臨過。
今年十一期間,懷著探求的渴望和對山的一片癡情,我和朋友登上了位於北京西北郊的百望山。
沿山路蜿蜒向上,兩旁既沒有千年的古松,又沒有嶙峋的怪石。我以為這是一座頂沒有意思的小山,甚至是個土包子,不禁埋怨起朋友的舉薦不成功。
朋友卻笑著說:是啊。論秀美,百望山沒有香山的紅艷,論奇偉,百望山又不及妙峰山的險峻。從表面看,他確實是一座土氣的毫不起眼的小山。可是我帶你來這裡,是欣賞他無窮的文化韻味。百望山是一座綠色文化公園,是匯聚各界名家書法的碑林所在地,它所蘊含的文化氣息是無可比擬的。
不知不覺間,我們來到了一處碑林。果真,這裡的書法有的遒勁,有的雋秀。仔細一看,全是各界名人:有大師齊白石、啟功,有偉人毛澤東、周恩來,有文人魯迅、郭沫若……他們的妙語箴言在警醒著每一位遊人。
今天來這裡的遊人多是家長帶了孩子,再有就是一些書法愛好者。他們多是拿著本子在做記錄。登山賞書,既鍛煉了身體又增長了見識。
時至中午,我們攀到了頂峰,找到了一處樹蔭坐下來歇腳,順便吃點東西。
離我們不遠處是一家三口,也在吃東西。孩子是個初中生模樣,他的父母穿著光艷,打扮入時。在他們面前的地上擺著牛奶、雞腿等食物。一家三口邊吃邊談論著碑文。
忽然,一陣異類的香味撲鼻而入。我抬眼望去,是對面男孩的父親點燃了香煙。
“爸,不是寫著‘禁止吸煙’嗎?”是男孩有些不滿的聲音。
“又沒人看見。現在正是中午,沒有管理人員。”得意寫在了中年男子的臉上。
“那也不應該吸呀!”男孩顯然有些憤然。
“走吧,走吧,該下山了。”是中年女子催促的聲音。
於是夫婦二人站起身。只有孩子還蹲在地上———他在把食物的包裝紙以及墊在屁股底下的報紙統一裝在了食品袋裡,然後提在手上,才站起身。
“兒子,你提它幹嘛?扔在樹林裡就行,快點扔了。”中年女子的口氣顯然有些著急。
“放在這裡多髒呀!我提著把它放進垃圾桶裡。”孩子帶著堅定而不可動搖的口吻。
“你這孩子就是不聽話,又沒人,你扔這裡怕什麼?幹嘛小題大做呀!不是有很多人都扔了嗎,真是死心眼,走向社會也得吃虧!”爸爸恨鐵不成鋼地說。
兒子沒有聽父母的良言相勸,執著地拎著垃圾袋下山了。
我被眼前這一切驚呆了。男孩的行為儼然成了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四下裡望去:隨意丟棄的包裝袋比比皆是;鋪在地上用來墊坐的報紙更是不時映入眼簾;痰跡亦不斷出現在視野之中;那些刻在石碑上“××到此一遊”的字樣也將跟著碑文,跟著大師、偉人、文人“流芳千古”了……
旅遊景點是人們生活舞台的延伸,旅遊素質則是人們道德素質的自然流露。與其說不講衛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喧嘩吵鬧等是不文明旅遊行為,不如說更是習慣成自然的生活陋習。面對這些陋習,我們已有所成就的中年人卻早已“觸目”而並不“驚心”,讓陋習肆意橫流。倒是讓那些未綻放的花蕾心神不定。在陋習面前,不妥協的人反而成了“另類”,被譏笑為“小題大做”,被視為吃虧的人。
在我手中即將飛出去的麵包袋也緊緊地被我纂在了手裡,直至遇到了垃圾桶才去了它該去的地方。
下山的路程輕鬆多了。兩側的樹木向遊人噴吐著沁人的清新。也偶見三五隻快樂的小松鼠蹦來竄去。回眼望去,碑林時幻時隱,彷彿我們的到來也更增添了它的文化氣息,因而更顯別緻了!
我對朋友說:“感謝你呀,這次遊山沒白來!”朋友說:“不愧是一座文化氣息十足的百望山吧!”我深深地點了點頭。百望山不僅有文化韻味,它更有蓬勃的朝氣,有文明的守護神!
百望山——風景這邊獨好!
評語:在現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保有原本就該存在的美德卻成了奢侈品,這難道不是社會的悲哀嗎?但願我們人人都像小作者學習,勇於發現,勇於揭露;像文中的孩子一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我相信,我們的社會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