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們在享用它的時候,何曾去感受農民的辛苦。俗話說的好:「每一粒糧食都浸滿了農民的汗水」。
今年放暑假我去了南方農村的奶奶家,度過了一個炎熱而難忘的假期。年過八旬的奶奶由於長年勞累已經腰彎背駝,可是她仍然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天天看著她這樣的辛苦勞作,在我腦海中不由得萌生出幫奶奶一起去種地的念頭。奶奶只是給我安排一些簡單的任務:把肥料均勻的灑在莊稼地裡。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把肥料一瓢瓢地澆在地裡,肥料的氣味吹散開,我看著直想嘔吐。正在澆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從地縫裡鑽出一隻蜈蚣,嚇得我頭皮炸起。可奶奶依然淡定的忙碌著。看著奶奶那麼平靜,我覺得自己雖然五尺男兒卻如此膽怯,內心非常慚愧。
接著,我跟著奶奶把成熟的豆角兒一個個從籐架上摘到筐裡。我們一邊摘豆角,奶奶一邊給講什麼樣的農作物在什麼時期可以摘下來,什麼時期還不能摘。我從勞作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忙碌了一天下來,汗水浸濕了整件衣服,在陽光的炙烤下,皮膚變得黝黑,而且起滿了痱子,奇癢難忍。我不禁問奶奶:「為什麼您這麼大年歲還要耕地。難道您不閒累嗎?」奶奶嚴肅的對我說:「爺爺奶奶年輕的時候,只有靠種地維持生計。在你爸爸出生後的那一年,正逢大旱,地面乾裂,所有的莊稼都枯萎了。那一年因為饑荒餓死了很多人。奶奶一家人幾口人只能從乾裂的土地下刨出些可食的野菜充飢。這樣才能倖存下來。」
奶奶並沒有告訴我為什麼要種地,但是我從她的經歷中感受到她對土地的摯愛,對土地給予她一切的感激。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節約糧食的意識並不是很強,在城裡長大的孩子,更難體會到糧食從耕種到收穫是多麼的艱辛。儘管我們每天都在老師的熏陶之下,承諾盡量不去浪費糧食,但難免還是會把剩飯倒掉。盛多少、倒與不倒,一念之差。如果沒有去切身體會,是感受不到農民的辛勞。更難以理解糧食的來之為易。土地給予我們豐盛的食物,如果我們一昧的浪費它,總有一天這份有限的資源也會因此而匱乏,我們只有去珍惜它,生活才能變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