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無所有的臉上,連傷痕也是點綴。
——題記
有這麼一首歌,“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還停在上面……”
這就是《童年》。
對於我來說,童年,是美好的,能夠伏在窗邊,看著滿天的繁星,也是不乏詩情畫意。
但是,卻也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的童年,雖有痛苦,卻又不失美好。
例如馬克西姆·高爾基,他的童年,雖然有些許悲傷痛楚,但還是別有韻味的。
正如他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裡寫的一樣,不但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長經歷,同時也側面地描繪了19世紀末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畫面。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阿廖沙(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生活。文中的他,三歲就喪失了生父,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一家。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熏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假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雖然他的外祖父凶狠毒辣,甚至因為他把一塊白桌布投進染缸裡染成了藍色,結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並生了一場大病。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鬥毆。在這個家庭裡,阿廖沙看到人與人之間滿是仇恨。
但其實,在這種環境之下,也有著另外一種人——他們,就像是小阿廖沙的外祖母、樂觀、純樸的茨岡,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裡……
每逢節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而外祖母則會跳著民間舞蹈,這看似美好歡樂的生活,使阿廖沙既感到歡樂又感到憂愁。
在《童年》的眾多人物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是小阿廖沙的外祖母了。
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她聰明、能幹、充滿愛心,即使她的丈夫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她和孩子們,但是,她還是樂呵呵的,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也給予了小阿廖沙很大的影響。
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她對小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高爾基也真不愧為“世界無產階級文學之父”,文字語言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的人物,如: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的外
祖母;自私,殘暴的舅舅們;惡毒的繼父;可憐而美麗的母親;孤僻而執著於化學實驗的房客“好事兒”;聰明善良的小茨岡;正直的葛利高裡……
相比小阿廖沙那悲慘的童年,我忽然感到自己真是好幸福,有溫暖的家庭,有慈祥溫和的老師,有可愛善良的同學……
小阿廖沙在那樣的情況下都能有所出息,那我不更應該好好努力?
比起阿廖沙,我還有什麼可以說的呢?只有安分守己,樂觀地面對世界,好好努力嘍!
中一:夜華若雪
dse作文範文(https://fanyi.cool/dse)專稿 未經允許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