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五中文優秀說明文作文《論歷史的真相》_2000字

  提起張學良,就不禁讓國人生出無窮的感歎。一個光明磊落的將軍,出於國家民族的大義,為了促使蔣介石抗日,毅然發動了「西安事變」,又親自送蔣回到南京,從此卻過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囚禁生活。造化怎麼會如此捉弄人呀!
  儘管張學良受盡了屈辱,但對造成自己悲劇的蔣介石並沒有過多的怨言,在一些重大歷史責任上也沒有諉過於蔣介石,而是一直勇敢地坦承個人責任,其誠實的品質世所罕見。
  眾所周知,東北是在「九一八」事變時讓張學良不抵抗弄丟的。張學良當時為什麼不抵抗呢?各種公開的說法是張學良執行的是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老蔣當時實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正忙著對付共產黨和紅軍,似乎下這個不抵抗命令就成了自然之事。就連歷史教材上也這麼說。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2年審查通過的高中歷史教材《中國近代現代史(下冊)》,說到「九一八」事變時是這樣寫的,「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軌道,反誣中國軍隊破壞,炮轟東北軍駐地,攻佔瀋陽,製造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密電張學良:『瀋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衝突,以免事態擴大。一切對日交涉,聽候中央處理可也。』20萬東北軍執行蔣介石不抵抗命令,不戰自退。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落入日軍之手。」中國人就在這樣的教育當中,抒發著對蔣介石不抵抗的痛恨之情。
  然而,歷史老人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九一八」事變的真相絕非如此。事變的真相是由張學良自己揭開的。
  首先有張學良的日記為證。1945年8月,抗戰勝利。東北父老對張學良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使張很感動。次年1月3日,他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沒起來,胡思亂想,想到東北的人們對於我個人的問題,這不單是感情的問題了,真叫我慚愧無地,難過的了不得。說起抗戰階段,我是毫無貢獻。當年在東北時,以前是承老人的余潤,後來我不過執政三年,不但對地方沒有造福,因為我一意的擁護中央,依賴中央,才有了中東路問題,對俄盲目的戰事。九一八的事變,判斷的錯誤,應付的錯誤,致成「不抵抗」,而使東北同胞水深火熱十四年,今天他們反而對我如此的熱誠,這可真叫我太難過了!張學良的這一段日記說得再明白不過了,「九一八」事變是由於他在戰略戰術上的一錯再錯,才導致最後的「不抵抗」。
  其次,張學良在多種場合談到事變的真相,蔣介石當時並未給他下不抵抗命令。1990年,張學良接受唐德剛訪談時曾「鄭重聲明」,「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他說:我現在就給你講這個不抵抗的事情。當時,因為奉天與日本的關係很緊張,發生了中村事件等好幾個事情。那時我就有了關於日本方面的情報,說日本要來挑釁,想藉著挑釁來擴大雙方的矛盾。明白嗎?我已經有了這樣的情報。所以,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謂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衝突,他來挑釁,你離開它,躲開它。當唐德剛談到「我們聽了五十多年了,都是這個說法呢,都說是蔣公給你的指令呢。」至此,張學良連連表示:「不是,不是,不是的。」「這事不該政府的事,也不該蔣公的事。」
  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紐約接受東北同鄉會會長徐松林等人訪談時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借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指令,與蔣介石無關。(《報刊文摘》2008年4月25日)
  在「九一八」事變這件事上,中國人竟然罵了蔣介石七十多年,說蔣介石冤深似海,一點也不為過。如果不是張學良主動澄清事實真相,這個黑鍋蔣介石還得一直背下去。因不抵抗而失去東北三省,張學良的過失當然是大的。但如果少帥不自己說出這段塵封的歷史,他的過失誰又能知道呢?況且少帥一經發動「西安事變」,已經成了國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他何苦要自損光輝形象呢?要照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想法,少帥起碼有兩條路可走。一,保持沉默,閉口不談這件事情;二,如果實在要談的話,可以打擦邊球,把一切都推到蔣介石身上,這樣既可使自己落一個高揚時代主旋律旗幟的美名,又可大大出一口胸中的惡氣,否則,這幾十年豈不是白失去了自由。反正,蔣家父子已死,國民黨已是日落西山,誰還能奈何張少帥啊!
  有這種想法的人應當不是少數。君不見,「文革」過去已經三十多年了,至今罕見有誠實之人能為自己當年的罪孽承擔責任。那些英雄好漢們,要麼對當年之事諱莫如深,要麼就擺出一付自己也是受害者的苦大仇深樣,把責任都推到了偉大領袖的失誤、林彪的陰險狡詐、「四人幫」的為非作歹上。他們如果處在張學良的位置上,早就隨波逐流把責任推到了蔣介石身上,一些歷史真相寧願隨他們的身體一起爛死,也絕不願告訴世人。在他們這兒,歷史只好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是娼妓——了。
  值得欣慰的是,張學良並沒有去打死老虎,而是勇敢地把「九一八」事變的真相告訴了世人,毅然擔當起了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即使為此可能受到世人的非議也在所不惜。因為他的人生準則是,「出處每懷心耿耿,是非誰較論悠悠」(明于謙《遣懷》),無論是進是退,張學良始終都懷著一顆赤誠之心,不會太在乎別人的說長道短。這樣的赤誠之心,這樣的誠實品格,放眼世界,又能找出幾個人呢!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