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主題思想之淺析
「為什麼要把缺點公之於眾呢?好比你缺鐵,醫生會給你補鐵藥,但不會到電視上說你缺鐵。」
本片內容新穎,情節發展不墨守成規,這部片子不同於其他的情感電影,給你的不僅是感動和回憶,更多的是給你啟發和指引。讓你明白在面對未來的時候該用什麼態度,在面對迷茫的時候該怎麼行動。
阿米爾汗飾演的「蘭徹」,是富人家的小傭人,他熱愛學習有天賦,卻是頂著富人兒子的名字去讀書而不是自己的真名,而他依舊樂觀向上;馬德哈萬飾演的法罕,理想是做名攝影師,卻迫於家裡壓力而上工程學校;沙爾曼。喬什飾演的拉加,想當工程師,但是沒有自信,迷信神佛,家裡很窮。
整一場故事,有笑有淚,幕幕都是轉折。誰都無法從一開始就融進別人的故事中,可電影、小說、歌曲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只要你耐著性子靜下心來,你總能從這些方式所要表達的所有中,獲得你意料之外的。若是能學以致用,那會使你少走很多彎路,因為這是過來人的經驗。
正如片頭曲所唱「他如風一般自由,似風箏飛翔天空。」「蘭徹」熱愛機械,所以他能改造吸塵器成真空吸盤來引導嬰兒的出生。可這麼熱愛學術的人,你要他眼睜睜看著知識的魅力在一如印度種姓制度的教育制度下被碾碎地再也找不見?不可能!他對學術的熱愛使他的心靈得到自由,使他勇於直面問題,向著師長向著所有人指出問題所在,而不是我們這樣的敢怒不敢言!
我不知道從事教育的工作者看完此片後會有什麼感想,反觀導致拉加跳樓,以及三兄弟的學長上吊自殺的根本原因是印度的教育制度,死板苛刻漠視學生興趣愛好。這和中國教育制度大同小異,是否可以請求家長老師們能因為這部影片而開始思考,思考為什麼孩子會有叛逆期,思考為什麼自殺率年年增長……我個人還是很喜歡這部影片的,因為它讓我許多敢說或不敢說,可以用語言表達以及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想法都那麼直白的面對世人。中國本身人口就位居世界第一,又有千年古國歷史文化的沉澱,人才輩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在中國這個人口大國體現的徹底,大家學的是一樣的知識,倘若你與他人付出了同樣多的努力,那麼你與他人比的就是天賦與背景了。當然,我並不是說努力學習不切實際,我只是在想,為何要將分數看的那般重要?讀書讀的不就是知識麼?不就是從書中體會前人的偉大與情感,從而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觀麼?不就是為人處世寬容謙和麼?不就是為了更安全的生活而開始讀書麼?……
可現在,成績和人品掛上了等號,我最厭惡憑成績去取決一個人的好壞。而人的品德呢?你能從成績上看出這人的品德如何麼?不能吧?中國人自古就有這個思想,只偏愛與眾星捧月的人物為友。劉禹錫的《陋室銘》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確實古代文人的氣節與才氣值得我們敬佩,但他那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真真是礙極了眼。哪一家的族譜上無白丁呢?正是這些白丁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偉人!憑什麼歧視無文化的人?也許他們比我們更有天賦去學習,只是苦於沒有能力承擔學習的費用而已。也許他們不能陪你討論莎士比亞不能陪你沏茶品茶……可那些都是虛的!無文化的人不會和我們一樣埋首與書堆,他們只能在外漂泊工作。可再苦再累他們那也是融入社會獨立生活!反觀我們,成績第一的不一定能有勇氣面對陌生人還能巧舌如簧,成績再好又能怎樣?就像我前面說的「成績來源於書本,書本來源於知識。」那知識呢?就像藝術一樣,它來源於生活!成績再好也只是紙上談兵。你空有一腔理論,可沒有地方讓你施展拳腳,你只是沒能獨立的依賴父母的雛鷹。所以,古代文人墨客的那股子自傲是萬萬學不得的。
再來討論為什麼自殺率年年增長呢。因為社會認為,好的成績可以帶給你優質的生活。注意,在這裡我說的是帶來優質的生活,而不是好的生活。我個人認為,好的生活是你從事你所樂意去做的事,也許這樣的生活令你風餐露宿,可你能與你所熱愛的事物共度餘生,而不是為了更多薪水而去強迫自己去學去涉及去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許多家長因為家中條件原因未能讀完學業,他們有些自身經濟不寬裕,所以他們可以歸結於文化未夠。他們有些家境優越,但他們受別人氣被人排擠,所以他們歸結於文化未夠。於是,他們因為對孩子的愛,而過多的施壓於孩子,令孩子產生讀不好書就沒有好未來的錯覺。而世界上可利用的土地可從事的行業只有那麼多,比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工作崗位供不應求,那些迫於家中壓力而放棄愛好開始死讀書的人,就比不上那些成績相等而又有特長的人。總之壓力比山大,壓斷許多學子心中支柱,他們又在父母庇護下過的太久,全然未經風雨,溫室的花兒必然經不起驟然的暴風雨,於是它的生命宣佈結束。
中小學寫作指導、寫作素材、優秀作文以及有獎活動
盡在「dse作文範文(https://fanyi.cool/dse)」
dse作文範文 - https://fanyi.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