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沒有什麼特別久遠的東西,唯一算得上是「傳家寶」的也就只有我奶奶年輕時一直用到現在的一台簡樸的縫紉機了。
這台縫紉機是1973年,我的太爺爺買的。那時正處於計劃經濟時代,買布要布票,買米要糧票,買油要油票。那時候的農村,家家都很貧困,如果誰家裡有一輛自行車,一台縫紉機,再有一台收音機,有了這三樣「傳家寶」,那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都可以神氣許久。
現在來看看我們家的這台「傳家寶」縫紉機,她來到我們家已經有了45年了,她的底座有一個腳踏板,靠著人力讓它運轉,腳踏板連接著一個大輪軸,腳踏板運動起來,輪軸也會跟著飛快地運轉起來。輪軸上一條細細長長的傳輸帶就牽動著縫紉機的機頭了,機頭上的花紋並沒有褪色,結構還很完整,沒有少掉一個零件。踩動著腳踏板,機頭的針頭就會快速地出線,打出來的線,是整齊且精緻的。桌板底下還有一個大大的桌肚,是用來放機頭的。縫紉機的腳踏板和輪軸都已經生銹了,整個放機頭的桌子也粘滿了膠帶,放針線的抽屜也打不開了,但是機頭卻還是像新的一樣,這可少不了奶奶平時對她的愛護。
「傳家寶」縫紉機可給我們家做了不少貢獻,以前大家沒錢買衣服,就只能自己做,有一台縫紉機可就方便很多了,不用一針一線地慢慢縫。爸爸、叔叔、姑姑小時候每年都有奶奶自己用縫紉機做的新衣服穿,可神氣了。奶奶還用縫紉機自己做被子去賣,賺了不少錢貼補家用呢。直到現在,奶奶的縫紉機依然發揮著作用,我們有些衣服的修修補補還是靠奶奶和她的縫紉機完成的呢。
小時候我不懂事,常常要去玩那台縫紉機,在縫紉機的桌板上爬來爬去,踩腳踏板,扯傳輸帶。一被奶奶看到了,奶奶二話不說立刻把我帶走,不讓我碰那「傳家寶」。我便追著問為什麼,奶奶笑著說:「這台縫紉機,可是我們家的『傳家寶』啊!」當時我還以為是無價之寶呢。現在我明白了,她的確是「無價之寶」,因為她不但記錄了奶奶那一代人的歷史,而且她也是中國社會變化的記錄者,也是中國從貧窮逐漸走向富裕的見證人,她還是講述中國解放後的歷史講述員,她讓我看到了40多年來中國逐漸強大的過程,她就是我們家的傳家寶——縫紉機。
這台縫紉機或許沒有達到傳家寶的年齡和價值,但是她在以後,肯定會成為我們家的傳家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