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裡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秋風(裡格)細雨(介支個)纏綿…”小時候,曾聽過一曲《十送紅軍》,爺爺奶奶也曾對我講過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對紅軍的“翻雪山,過草地”略有耳聞。雖然不太理解,但那顆閃閃的紅星確是刻在了稚嫩的心裡。
上學後,學過《金色的魚鉤》,讀過雪地裡的《豐碑》,也背過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對長征有了些不全面的瞭解。也漸漸的從那樸實的文字中悟出了些“樂於吃苦”、“不畏艱難”、“自強不息”之類的不甚理解的詞彙。年幼的我覺得它們太生硬,長征也離我們太遙遠、太遙遠了。
現在,瞭解了長征的前因後果,感覺到了1934年7月7日,紅軍為了擺脫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困境被迫撤離的無奈。看到了紅軍“四渡赤水”打攪敵人的追剿計劃的機智;為紅軍“巧渡金沙江”擺脫國民黨的堵截追剿而喝彩;敬佩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冒著敵人的密集的火力,攀踏著鐵索,衝向對岸的英勇。紅軍的火與血所創造的英雄傳奇,是一句“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橫橋鐵索寒”遠遠不能概括的。翻開這班駁的歷史畫卷,長征活生生的展現在我們眼前。他其實很近,很近。
終於明白了《金色的魚鉤》的價值,理解了老班長為何願意為了傷員能順利走出草地而放棄自己的生命。也體會到了那座晶瑩的《豐碑》的偉大,後勤部長為了能讓其他的戰士穿的暖和些,在冰天雪地裡竟被活活的凍死。
這是一種樂於奉獻、捨己為人的精神,是長征精神的主要內涵之一。雖然僅是轉移,但是在這二萬五千里路途中,紅軍幫助了多少的人民群眾?軍隊中又湧現出多少可歌可泣的動人詩篇。有多少的戰士在危急關頭,將生的希望讓給他人,而將死的失望留給了自己?又有多少個像“鐵錘”一樣的排長,在飢餓難耐時把自己《最後的青稞麥》捧給了其他戰士?無數個戰士倒下了,卻又有一個接一個的戰士後繼而來。
看著這一個個“食草根、啃樹皮”,破衣爛衫卻憑著那驚人毅力戰勝了一切困難的可愛的戰士們,心中湧起一中感動。徹悟了“什麼是長征精神?”他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堅強誓言;是“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的步伐;是一條永遠飄揚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是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徵;更是那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有了這“不怕遠征難”的鋼鐵般的意志的軍隊,萬水千山又怎麼不會“只等閒”?
七十年的希望的春風,雖然吹散了長征的濃濃硝煙,七十年的對於繁榮富強的呼喚,雖然掩蓋了長征的陣陣槍炮聲。但是長征精神確是並沒走遠。在新的歷史時期,長征精神還將繼續鼓勵著中國青年堅定更黨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紅軍戰士們的忠於人民、忠於事業的理想主義精神;堅持艱苦奮鬥、百折不擾的英雄主義精神;萬眾一心、團結拚搏的集體主義精神將永遠被傳承、發揚。長征,已不再僅僅是“星星之火”而是足以燎原整個中華大地的戰勝任何困難的精神力量。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幾時(裡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前方的紅軍並未走遠,長征其實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