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輪椅上,看著眼前一片荒蕪的地壇:剝蝕了的古殿簷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的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塌了的一段段高牆,散落了的玉砌雕欄……他又想到了家中年老的母親……史鐵生迷惘了。是生?是死?他仍未走出這片迷惘。
迷惘究竟是何物,竟然能讓才華出眾的史鐵生如此煩惱?
迷惘是那盞斷了燈絲的指航燈,讓在黑夜裡航行的船隻找不到回航的方向。
迷惘是那模糊了字跡的方向標,讓在深山中攀登的旅者找不到前進的路徑。
迷惘是阻撓人們前進,阻礙民族發展的絆腳石。
然而,迷惘並不可怕,要克服它總有妙法。
要走出迷惘,必須要有足夠的勇氣。
自從兩條腿殘廢了之後,史鐵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似乎是什麼都找不到了。但他活了下來,以讓人難以忘記的方式活了下來。憑什麼?憑著他非人的勇氣。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殘疾,勇敢地面對他人的嘲笑,勇敢地面對現實的殘酷。於是他尋找到了黑暗中的一絲光亮,踏上了走出迷惘的道路。
但僅僅憑借勇氣,史鐵生仍不能夠走出迷惘。他還需要堅定的目標,並朝著它堅定不移地前進。
為了活得有寄托、有意義,有朝一日能在別人的眼裡閃爍光彩,這個躲在園子深處,終日坐在輪椅上發呆的人選擇了寫作。他常常到園子幽靜之處,一個人偷偷地寫,像是著了魔一般,日夜不停,不為生計,只為了寫出一篇好文章,只為了有價值地活著。
史鐵生終於憑著勇氣,憑著毅力,憑著堅定的目標,走出了迷惘,成為了才華出眾的大作家,贏得了眾人的欽佩。
自古以來,憑著勇氣和目標,走出了迷惘的人又何止史鐵生一個。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巍然屹立著一位歷史的巨人——司馬遷。當仗義執言的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他迷惘了。是選擇大義凜然地死去,來表明自己的赤膽忠心與錚錚鐵骨,還是接受宮刑,忍受生命的奇恥大辱活下來,實現父子兩代編寫通史的願望?多少個無寐的長夜,多少個昏亂的白天,在刻骨銘心的痛苦中,在痛苦的思索後,司馬遷明白了“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的道理,他拋開了個人的榮辱,走出了人生的迷惘,使自己的生命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熠熠閃光。
面對迷惘,毛澤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壯志豪情;面對迷惘,蒲松齡有“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不屈的鬥志。
一時迷惘不要緊,重要的是最終能夠懷著無畏的勇氣,走出山重水復的困境,走向柳暗花明的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