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從昔至今,我在看書中體驗;我在讀書中成長,我在品書中堅強。
兒時,總望著蔚藍的天空,坐在母親懷中,聽那些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就這樣,我開始讀著母親,漸漸地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過得很快,我上了一年級,慢慢地學會了認字。後來,母親的閱讀已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於是,我便嘗試著自己讀書。
閒暇時,便拿起書讀,而且還養成了早上看書的習慣,“朝不讀則不起。”漸漸的,閱讀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時的我不敢嘗試,害怕失敗。每次失敗都心如寒灰,不敢再挑戰。但讀完那本書後,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做一個硬漢!
《老人與海》中的聖地亞哥出海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一條小魚,可他依然繼續堅持下去,經過一番鬥智鬥勇,終於捕到了一條罕見的大馬林魚,但老天捉弄人,在返航途中與鯊魚進行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掉了,最後只剩下一副魚骨—“足有十八英尺長”
是的“人可以被消滅,但就是不能被打敗。”這就是人的尊嚴所在,真正的硬漢是敢於向命運、向自然、向失敗挑戰的人。
看完那本書後,聖地亞哥的那種硬漢形象一直氤氳於我的腦海,揮之不去。
時間一久,我就喜歡上了在傍晚品書。
每當晚霞逐漸隱去時,總喜歡洗淨自己的靈魂,打開檯燈,然後伏在桌上,虔誠地掀開書頁,深嗅著書的芬芳。
任庭前花開花落,閱讀中的世界,卻始終如一的精彩。“沙沙沙,沙沙沙……”窗邊的我沐浴著永不停息的書雨。
到了十歲的雨季,第一次欣喜地走進二樓的教室;第一次接觸英語;第一次想要退縮。
“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呢?”面對著這些密密麻麻的天書,我只能仰天長歎了……
但,那一天—
偶然瞧見一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一個出身於工人家庭童年飽受生活的磨難,後來,成為一名嚴於律己的紅軍戰士,他不斷追求進步,克服一切困難,每次遇到難題,他不是退縮,而是千方百計的想克服它……
頓時,我的內心深處被一種百折不撓的拚搏精神所震撼了。
看看保爾,比比自己,面對困難的態度相差實在是太大了。今後的我是不是應該學會克服困難,而不是被困難嚇倒呢?
後來英語成了我的強項……
十二歲的光陰是暗淡的;十二歲的情感是憂鬱的;十二歲的顏色是灰黑的。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走了父親的生命,蕩滌了我童年的歡笑,扼住了我命運的咽喉……
那些日子,我彷徨,我墮落。
偶然間打開《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小時候,父親因病去世,於是,隨母親來到外祖父家定居。可是脾氣乖戾、暴躁的的外祖父經常把阿廖沙當做出氣孔,,有一次,阿廖沙想親自染一塊布,便把桌布放進了藍靛的桶裡,結果遭到了外祖父的毒打。那次,阿廖沙在床上躺了三天,家裡人都認為他快不行了,沒想到的是,阿廖沙竟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下,越辯越堅強,越變越勇敢……
於是,我開始反省,我怎麼能墮落下去呢?我是不是應該堅強起來……
十三歲那年的冬天,我站在粗壯的槐樹下,攢起拳頭,對著月亮發誓:我要學會堅強,沒有父親的日子裡,我更要努力……
就這樣我在閱讀中成長……
現在的我,雖然上了初中,但依舊喜歡讀書。
只要捧上書,我的心就像插上的翅膀一樣,在書海中翱翔。最快樂的時光是靜下心來閱讀的時刻。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為讀書而癡迷於寫作,看的書多了,就有一股想寫的衝勁,也期望有一天能像郭敬明,韓寒……那樣公開發表自己的作品,成為一名少年作家……
閱讀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快樂,還在給我美好的夢想與追求,他將繼續伴著我,成長……
中二:蔣秋園
dse作文範文(https://fanyi.cool/dse)專稿 未經允許歡迎分享
點評:
本文與其說是一篇敘事文,更像是一篇話題散文。縱觀全文,小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自己成長路上與書相伴的故事,溫馨平實的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了小作者對書的濃濃深情。以翁森的《四時讀書樂》中的詩句開頭,直截了當點明主題。從兒時到十歲,到十二歲,再到現在,巧妙地將書融入到了自己的經歷中,真切的讓人體會到了讀書帶給“我”的收穫和成長。結尾再次呼應題目。
但作為敘事文的話,全文略顯散亂,需把整體結構調理工整。
點評老師:
楊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