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時候,我吃飽了撐著沒事幹,提不起精神做那些成堆成堆數也數不清的作業,於是便面向講台瞻仰值日生擦得不是很乾淨的黑板一聲不吭,試圖證明古人那些“沉默是金”、“智者無言”的經典理論。
事情的結果是同桌在我眼前揮兩下手,打亂我堅定的目光,然後拍拍我的肩膀,說:“發什麼呆呢?”他這一招“點金為石”的絕技,立刻把我從智者推上了另一歷史新高度--發呆者。
大家都知道發呆是一種狀態,但具體是一種擁有何種特殊性質的反常狀態,估計就沒幾個人能回答得上來了。字典裡的解釋為“發愣”,它的概念同“發呆”一樣模糊,於是只好將字典往後翻400多頁,然後關於“發愣”的解釋為“發呆”,然後兩者陷入無盡的循環中。於是,我對這字典徹底失望了,同時又不得不佩服字典編寫者的高超技術。
為了研究這一個高難度的問題,從理論上甚至於實質上進行分析解決,找到突破口,我和同桌決定利用下午的自修課時間進行一次議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測試。經過激烈的爭論之後,我們的觀點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同桌認為發呆是屬於一種無思維的與外部世界暫時性失去聯繫的神遊狀態,古人稱之為“靈魂出竅”或是“出神入化”之類,非一般人在一般環境中一般時間段所能夠達到的境界。而我的觀點是發呆為精神因某一複雜事物而過於集中,導致大腦內信息數據在短時間內處理不及時,引起系統混亂,重新啟動後就會發現未備份信息丟失,一部分記憶空白,這種事件常常發生在上課時、考試時等系統忙碌階段,且不受精神直接控制,無預知性無特別徵兆。
為了更進一步尋求確實可信的答案,我們決定進行計劃中的第二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同桌比我更快進入了狀態,並進而深入地體會,出現了系統死機後另一種常發性現象--長時間休眠。緊接著,隨之而來的是夢中微笑加上口水橫流,腦袋與脖子呈九十度傾斜……
抬起頭來看到大家都在努力學習,當然也有一部分哈欠連連的,無所事事的,嘻嘻哈哈的,剩下的我突然發現一切的一切都帶有一絲絲木然和呆板,機械式地在作業本上書寫,不知所措地盯著厚厚的課本。原來我們都在生命的站台上發呆,原來我們的生活早就充滿了空虛與無助,原來我們迷失了方向不知該往哪兒走,原來少年的激情和歡樂已被活活埋葬了。
窗外的天空多美妙,清晰的深藍色調,有明媚的陽光普照,照亮前方的大道。
但是那兒缺少了一些東西,是柔柔軟軟的變化多端的可愛活潑的洋溢生機的雲朵。沒有雲朵的天空,正在向我們暗示著,這生活中殘缺的一部分。
當你默默仰望黑板,或是毫無目的地翻書,或是浪費很多很多時間的時候,你已在發呆了。當你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或許會懷念那逝去的雲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