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紅樓,還是在略為懵懂的小學時代。從小性格就有些多愁善感的我,每每捧起書,邂逅顰兒,都如同遇到了一位靈魂知音。那個孤傲、從不向世俗低頭的她,那個寄一片癡心於流水落紅的她,卻終其一生,也沒能與心愛的人在一起。只得帶著滿腹遺憾撒手人間。這樣悲劇的結局,始終在我心中難以忘卻。
後來,重讀《紅樓》,好似拜訪一位久違的故人,亦或是欣賞一道舊時的風景,只因成長了,對世間萬物有了更深的感知,紅樓於我,有了更深的含義——那便是對社會衰敗那份無力的感歎以及悲憫情懷。
確乎如此,曹公本身就是一位出身名門的富家子弟,後因家境衰落,生活狀況愈加清貧。若不是有著自身刻骨的經歷和敏銳的洞察力,他也不會寫出如此精彩絕妙的《紅樓夢》。試看那世外桃源般的賈府,終是落得個衰敗的下場;他筆下的金陵十二釵,個個風華絕代,卻也是難逃悲劇命運。這便是他對腐朽的封建制度發出的無奈的吶喊。
寶黛愛情悲劇,即全書的主線。「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如同宇宙裡的兩顆星辰,相互瞭望,卻沒有交匯的軌跡。面對世俗所謂的金玉良緣,他們不甘,卻只能妥協。最終,黛玉焚了稿,還盡了今世的淚,質本潔來還潔去;寶玉則出了家,做了和尚。這是全書的悲劇,整個封建社會的悲劇!
一曲清歡紅樓夢,道盡世間喜樂離愁。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浮生總似夢一般飄渺,不如將這剎那的美麗寫成永恆,珍藏於心間,鐫刻進歷史,任由後人細細品讀,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