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藝術乃國之瑰寶。駕一葉舴艋之舟,搖曳在古文化的泱泱長河之中,實在是一種享受。正所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詩歌的世界中,有人循規蹈矩,成就一代文豪;有人張揚個性,更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我不禁想,哪一種會更好呢?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歷來被一代代文人津津樂道,樂此不疲。男女歡愛,便一定是“淑女窈窕,君子謙謙”;美景良辰,自然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四季輪迴,也離不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夜半賞月,大都是“階前月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中規中矩,卻給人以無限的審美愉悅,留下了不盡的想像空間。文豪杜甫,每首詩都要改到村裡老太太可以看懂才會罷休,正是這種規範意識才成就了他“詩聖”的美名。可見,“規範”二字對於文學創作多麼重要。
條條框框看多了,心中不免有些厭倦,為什麼竹子一定要寫為“天寒修竹娟娟靜,翠袖蒼茫獨立時”?為什麼春景一定要有“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才算完美?難道“深深庭院”,“柳絮池塘”,“冷露晨霜”要被寫千遍萬遍?睿智的古人,早已為我找到答案。
唐代有了李白,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他那飄逸不落俗套的想像,豪放而不做作的詩風,都在向世人顯示著自己的創新意識和與眾不同的個性。自從他醉酒撈月溺死江心,其詩文便被人傳誦至今。“夜宿峰頂寺,舉手捫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用調皮的手法,引人入勝。如此還有那“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那“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試問李白之前,誰會有如此口氣與魄力?唯有這鬥酒詩百篇的李白。難怪他會嘲笑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只為從前作詩苦。”呵呵,詩仙就是詩仙。
宋朝時期,有創新精神的人多了起來,詩人們用豐富的想像力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名作佳篇。面對滿眼梅花,陸游感歎“何方化作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江心之上,蘇軾也笑道“自做新詞韻最姣,小紅低唱我吹簫。”那一句“昨夜海棠初著雨,數朵輕盈姣欲語”是李清照對海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詮釋!
宋朝末期,美麗的女子成了人們靈感的來源。那一句句“笑妍深深,姿姿媚媚,雅各奇容天與。”“天意與,臉紅眉綠”;那“粉香容,淡眉峰”著實令人心馳神往,不能自拔。
可見,創新意識對於文學創作是多麼重要。文人往往在規範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想像,便成就了千古的絕唱。規範固然重要,但我認為,如果沒有了創新,很可能不會有如此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絢爛多彩的中國古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