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是無良商家最害怕的時候,但過後制假販假又死灰復燃。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一旦「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消費者可以要求「退一賠三」。於是出現了職業打假者,他們知假買假,通過摸查確定目標,大量買進後索賠。對於職業打假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職業打假是一個大家利器,有人將其視為投機行為。
對此,你怎麼看?綜合材料的內容和含義作文,選好角度,確定利益,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優秀作文
為職業打假者點贊
職業打假,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兒,虎口拔牙,伸張正義,有時候還要面臨各種壓力和威脅。但他們義無反顧,堅持鬥爭。所以,我要為職業打假者點贊。
職業打假人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市場上假貨太猖狂。改革開放這三十來年,中國人的吃穿用度,五光十色、琳琅滿目。市場的繁榮和消費者的慷慨,給假貨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就像肥沃的莊稼地裡必然會滋生雜草一樣。雜草不除,它就會吸食莊稼的養分,最終遭殃的是盼著收穫的莊稼人。市場上的假沒人打,誠信者受損,消費者遭殃。蔓延日久,何止是雜草的野蠻,簡直是吞噬市場肌體的毒瘤!所以,對於制假售假,必須斬草除根,不留後患。雖然國家出台了各種法律條文,也組織了各種管理監督組織,但百密一疏,總有監管不到位的時候。這就給造假售假者提供了一些機會,也為職業打假者的生存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空間。所以說,職業打假人,也算是為民除害的「梁山好漢」!
當然,打假,要打的理直氣壯,憑的不是武俠小說裡的蓋世奇功,而是國家頒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站在了有法可依這個理上,職業打假者就成為正義的化身,有了法律這件利器,那些制假賣假者只能「認栽」。當職業打假步步為營時,那些制假賣假者就只能退縮了;當職業打假數十年如一日時,那些制假賣假者便無立足之地了,直到他們走向滅亡。
但要真正做到讓制假者聞風喪膽,談何容易!有人總結「打壇」的生存方式一般有三種:一是純粹的個人打假,在流通領域購假索賠;二是公司打假,接受廠家的委託,幫助廠家調查假貨源頭,配合執法機關聯手打假;三是兩者相結合,一邊從事公司打假業務,一邊有選擇地打假索賠,借此贏得媒體和輿論的支持,並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團隊。與其說是打假的「三種方式」,倒不如說是「三個階段」更貼切,因為這些職業打假者都經歷了這三個階段,他們也因此從「一匹狼」變成了「一群狼」,從「打假個體」變成了「千萬資產的公司老闆」—只是這個過程太坎坷。
那麼,問題來了。
職業打假是為了逐利,至少會被貼上逐利的標籤,那麼它最具殺傷力的武器之一—公義,便會被蒙上一層曖昧的色彩。甚至打假人也漸漸從媒體的寵兒淪為非議的對象。《南方週末》記者就曾對「職業打假第一人」王海笑言,你現在已經被「毀容」了。王海苦笑回應:我知道,無所謂。但他接下去的後半句,更令人深思:「我們最大的作用就是啟蒙,這個作用早已實現,我沒有太多的奢求。」每個人都要生存,職業打假獲得豐厚回報,有利國家,有利他人,有利自己,何樂而不為?
一個誠信有序的社會,本不該有職業打假者的飯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本是每個消費者可以隨時拿起的「武器」。但是因為消費者維權意識和市場誠信缺失、監管缺位,使一些職業打假者一夜成名。這不是打假者的榮耀,而是文明社會的尷尬。
如今,國家發重拳打擊制假販假,更多的消費者和職業打假合縱連橫,讓制假售價的空間越來越小。「職業打假」終會退出歷史舞台。但是,他們的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卻潛移默化地促成了中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維護著消費市場的清明誠信。
所以,我要為職業打假點贊。為他們的公益、誠信和責任點贊。